大唐灵州镇将
这是一部有着独特视角的著作。作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下了很大工夫在历史文献中检索相关资料,对相关人物作了详细评介。这不仅要掌握每个镇将的史迹,也要把握宏观的背景。这部著作研究了与灵州镇将有关的事件和人物,列出灵州镇将113人的名录,对于其中60位作传进行介绍、评述。
作者简介
白述礼,1933年12月13日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宁夏大学教授。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分配到宁夏吴忠市任中学历史教师。1981年调宁夏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开设《史学概论》《世界近代史》《俄国史》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史、俄国史、回族史、灵州史,发表论文、译文、文章70余篇,获自治区和宁夏大学优秀科研奖8项;参编《苏联历史词典》《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伊斯兰文化研究》《吴忠与灵州》等著作6部,2006年12月出版专著《大唐灵州镇将》。先后任《北大人》和《吴忠与灵州》编委,传记收入《北大人》和《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1959年参加《吴忠市志》编写,开始涉猎灵州史研究,发表多篇关于灵州史研究的文章。1989年提出的观点“古灵州城址,似应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今吴忠市和灵武市,究其根源,都是同一个古灵州”。得到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认可。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会员、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员、宁夏历史学会会员。1993年初夏曾经出国赴中亚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访问,回国发表《今日中亚回族》等论文。他家三代教师,1992年10月10日教师节,宁夏教育厅授予他家《教师世家》挂匾。
图书目录
序一/吴宗国001
序二/陈育宁005
前言/001
一、隋朝腐败群雄造反
二、徙边罪犯平构天子
三、献款归唐灵州总管
四、建立战功李世民赐姓
隋宗室唐驸马宰相杨师道/005
一、隋朝宗室大唐宰相
二、灵州总管击败突厥
三、远征高丽再立新功
四、将军宰相又兼诗人
一、李唐宗室出身高贵
二、战功赫赫唐初名将
三、灵州总管封任城王
四、太宗即位拜大都督
五、封江夏王贪赃入狱
六、护送公主入藏和亲
七、遭诬流放含冤去世
中华名将大唐战神李靖/017
一、故里三原官宦家庭
二、红拂女做伴千古佳话
三、高祖问斩秦王救命
四、统一江南建立头功
五、抗击突厥灵州总管
六、击灭突厥大将显威
八、军事兵法博大精深
九、才兼文武出将入相
十、痛失红拂战神病逝
灵州大都督驸马都尉薛万彻/029
一、出身将门大唐驸马
三、反玄武变释杖谢罪
五、跟随李靖击败突厥
六、击吐谷浑再立新功
七、灭薛延陀北疆安定
八、娶妻公主驸马都尉
九、远征高丽凯旋还朝
十、因坐房案李治问斩
灵州总管大将军李大亮/037
一、抵御突厥灵州总管
二、出身官宦张弼留将
三、土门县令初显才干
四、李世民称赞安置藩民
五、建立战功总管灵州
六、大将逝世追赠尚书
七、品德高尚千古留名
中国门神一代将星尉迟敬德/044
一、左右门神广为流传
二、天授三访尉迟敬德
四、单骑救主秦王脱险
五、太极宫玄武门遗址变勇立头功
六、顾全大局赦太子党
七、泾阳血战击败突厥
八、内外建功灵州都督
九、为人正直品德高尚
灵州都督出将入相崔敦礼/052
一、先祖仲方曾筑长城
二、仰慕苏武被囚不屈
三、灵州都督建立战功
四、帮助李世民长生之药
五、封为宰相葬在昭陵
唐初名将灵州都督郑仁泰/058
一、少年随唐秦王亲兵
三、高宗委任灵州都督
四、多年征战荣立战功
五、墓葬出土名震全国
西北营田大使娄师德/063
一、屯垦大使造福宁夏回族自治区
二、长史预言宰相气质
三、屯垦西北武后称赞
四、预言应验官拜宰相
五、唐朝宰相宽厚闻名
一、中国女皇关注灵州
二、评论女皇功过是非
三、名冯小宝出身商贩
四、进入佛门改薛怀义
五、为武则天制造舆论
六、依仗女皇飞扬跋扈
七、统帅朔方郡任大总
八、武后恼怒怀义丧命
殉职而终的大将王孝杰/075
一、出征吐蕃幸免于死
二、收复四镇功拜宰相
三、防御突厥朔方总管
四、再战失利贬为庶民
五、征讨辽朝孝杰阵亡
两镇灵州著名宰相唐休璟/080
一、出身高贵官宦之家
三、保存丰州初显才干
四、安西都护灵州都督
五、战胜吐蕃升任宰相
六、辅佐李显四任宰相
七、八旬老翁拔河比赛
八、八十四岁再镇灵州
著名刚正宰相魏元忠/087
一、人才理论监察御史
二、平李敬业献计立功
三、三次流放人称无罪
四、抗击突厥灵武总管
五、升任宰相政号清严
六、张说公正不做伪证
七、中宗军政独委元忠
八、诛武三思宰相丧子
九、终遭陷害冤死涪陵区
四人为相的灵武大总管姚崇/094
一、曾是四朝四任宰相
二、都督之子少年丧父
三、大器晚成武则天拜相
四、秉公办事矫正酷刑
五、奖掖后进灵武总管
六、诛灭二张二次拜相
七、李旦即位三度为相
八、开元盛世四入为相
九、唯物思想抑佛济民
十、破除迷信灭蝗救农
十一、精于吏道李隆基宠信
十二、神算后事丧葬从俭
兵部尚书宰相李?秀/103
一、家庭官宦才华出众
二、王老夜闻李侍郎上
三、武后恩宠官拜宰相
四、攀结男宠贬至定州市
六、为孝母亲出其妻子
七、宰相之死其子叛逆
筑受降城的宰相张仁愿/107
一、三贤故里文武兼修
二、出任监军 迁侍御史
三、核查监军弹劾承景
四、抗击突厥武则天赐药
六、洛州长史前贾后张
七、坐镇灵州 筑受降城
八、灵州总管知人之鉴
九、拜为宰相千秋留名
守边二十年的大将军解琬/116
一、五朝元老唐朝名将
二、监察御史任侍御史
三、北庭都府首任都
四、守边良将朔方总管
六、新丰受奖八旬刺史
文武全才两镇朔方郭元振/120
一、出身富户少年入仕
二、巧定吐蕃初显才能
三、出镇武威郡夷夏畏慕
四、安西都护建立新功
五、李旦当朝出任宰相
六、宰相出塞朔方总管
七、护驾有功再镇朔方
八、新丰得罪流放新州
九、千里姻缘一红线牵
一、薛丁山者正是薛讷
二、将门之后抵制权贵
三、武则天拜将抗击突厥
四、节度使置始自薛讷
五、太子继位主掌中军
六、李隆基讲武讷军严整
七、唐朝宰相贬为白衣
八、再战吐蕃封平阳公
十、七十余终赠太常卿
十一、薛讷三子薛刚
朔方大总管宰相美男子赵彦昭/136
二、风骨秀爽李显拜相
三、公主出降不愿为使
五、玄宗任命朔方总管
六、女巫乱常累贬江州
四镇灵州出将入相的王睃/140
一、出生官宦有熊虎相
二、仗义执言有古人风
三、感慕节义再救魏公
四、桂林市都督州人称颂
五、顶风抗逆力救幽求
六、抗击突厥再建奇功
七、征讨突厥朔方总管
八、平康待宾封中山公
十、大将王睃死后留名
朔方防御大使王毛仲/149
一、本高丽人隶临淄王
二、讨韦氏逆超授将军
三、唐元功臣封大将军
四、闲厩监牧官居开府
五、委以重任持节朔方
六、李隆基宠幸关系特殊
七、居功骄傲招来大祸
清谨著称朔方大总管韦抗/157
一、出身官宦清谨著称
二、京按察举荐贤人
四、中书侍郎玄宗选相
五、朔方总管征讨辽朝 六
、宰相受贿 归罪韦抗
七、刑部尚书清俭自守
首任朔方节度大使名相张说/161
一、贤良方正对策第一
二、不做伪证流发钦州市
三、为母服丧以礼而终
四、秉公处理东都支党
五、仕唐四朝三入为相
六、天平军使武将建功
七、平康待宾再立战功
九、平康愿子罢兵还农
十、废府改募骑卫京
十一、文学领袖诗坛宗主
十二、锐意改革开元功臣
十三、赠送美人张说得报
十四、岳父泰山源自张
十五、张说巧计保住龙种
十六、贵臣大夫不宜决杖
十七、奸臣弹劾玄宗罢相
李世民曾孙信安王李炜/183
一、唐朝宗室太宗曾孙
二、封信安王朔方副使
三、石堡城战建立大功
四、讨伐辽朝再立战功
五、兵部尚书朔方大使
六、居家严毅善训诸子
七代十相之祖宰相萧嵩/189
一、南梁皇族宰相世家
二、四十入仕占卜预言
三、虚有其表源自萧嵩
四、募兵立功出镇朔方
五、节度河西升任宰相
六、同为宰相萧韩不和
七、急流勇退八十而终
一、陇西河西清勤不懈
二、出镇灵州俄任宰相
三、既居相位独善其身
四、孙逼表李隆基发怒
一、父殁于阵赠大将军
二、玄宗赐名养于禁中
三、击败吐蕃加官封爵
四、再败吐蕃节度朔方
五、灵州都督持重安边
六、佩四将印控制万里
七、奸相诬陷几遭极刑
八、为世虎将当代班超
一、武庙陪列名将
二、玄宗藩镇十节度使
四、朔方兵变降职济阳区
五、李豫即位再镇朔方
六、东都留守子拜宰相
七、齐丘之妻贤妻良母
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211
一、唐朝宗室世代为官
二、千牛直长国子司业
三、善走后门爬上相位
四、把持朝政四起冤案
五、朔方节度安思顺代
六、口蜜腹剑安史之乱
胡人名将安禄山族弟安思顺/220
一、先祖杂胡禄山族弟
二、宰相推荐出使朔方
三、节度朔方蕃代汉将
四、三胡入朝李隆基劝和
五、朔方节帅大将辈出
六、遭遇诬陷大将被诛
一、玄宗三子曾用五名
二、朔方大使河北省元帅
三、立皇太子危者数四
四、安史之乱再使朔方
五、太子北上陕甘至宁
六、灵武即位称唐肃宗
七、玄宗下诏承认肃宗
九、象棋皇帝灵武下棋
十、灵州产子爱妃缝衣
十一、诗人杜甫诗赞肃宗
中华名将再造唐朝的郭子仪/242
一、出身官宦武举入仕
二、朔方节度东讨叛逆
三、郭李联军重创叛军
四、灵武勤王再造唐朝
五、封汾阳王平息兵变
六、郭帅复出不徇私情
八、平仆固乱再立大功
九、尊为姜子牙三分兵权
十、知错即改吴曜误我
十一、八子七婿高官显贵
十二、八十五岁富贵荣寿
二、出奇制胜初战大捷
三、太原市之战以少胜多
四、朔方节度河阳大战
五、八年平叛中兴第一
六、不入长安将星陨落
一、神通玄孙世代官宦
二、宗室英髦士林干
三、郭帅五虎败李归仁
四、朔方节度行营都统
五、河中兵变都统阵亡
六、国贞子绮谋反被斩
唐中兴大将铁勒族仆固怀恩/262
二、随郭平叛累立战功
三、灵武勤王搬回纥汗国兵
四、收复两京朔方副使
五、升任宰相节度朔方
六、被激造反拥兵不朝
七、怀恩兵败死于灵州
一、相国族子官宦之家
二、朔方郡留后知节度事
三、肃宗即位总设计师
四、监护二圣山陵仪制
五、升任宰相平息蜀乱
六、乐于退静自请归养
一、历仕郡县颇有能名
二、考绩上上玄宗赐名
三、朔方节度击败吐蕃
四、出使江南杖贾明观
五、平定岭南兵部尚书
六、财宝入私代宗恶之
七、德宗即位再主兵部
元和中兴第一贤相杜黄裳/279
一、惨绿少年必是名相
二、主留朔方平息乱谋
三、入台省官十年不迁
四、提点进士自荐状元
五、官拜宰相征讨刘辟
六、送礼不成经营削藩
七、雅澹宽仁淡处误诊
八、出镇河中七十而终
一、大历才子送常大夫
二、朔方留后灵州都督
三、抵抗吐蕃保卫边安
因乱得位的宰相崔宁/290
一、世出儒家喜纵横事
二、崔旰神兵大破吐蕃
三、败郭英义剑南道大乱
四、御赐崔宁称霸西川
五、升任司空再拜宰相
六、节度朔方绥靖北边
七、巡行朔野李益留诗
八、因遭诬陷崔宁被诛
筑盐州城的大将军杜希全/298
一、少年从军郭帅裨将
二、两镇灵州节度留后
三、沈阳市赴难因功升迁
四、将赴灵州体要八章
五、议筑盐州中外称贺
六、久居河西晚节恣横
救唐又反唐的李怀光/304
一、渤海靺朔方虞候
二、刑部尚书平刘文喜
三、灵州都督奉天勤王
四、被逼无奈怀光造反
五、灵州二怀功过是非
中兴名将灵州铁勒族浑城/310
一、出生灵州铁勒浑部
二、大唐灵州铁勒夫人
三、少年随父作战立功
四、跟随李郭平乱建功
五、父死子继出镇灵州
六、保护德宗节度朔方
七、吐蕃会盟竞遭劫持
八、忠勤谨慎功高不伐
一、吕温名诗河绕灵州
三、积十四年保塞安宁
四、检校司空朔方节度
五、当世善将比赵充国
右卫上将军司空王/321
一、李晟外甥善于骑射
二、平定朱洮升神策将
三、骑兵出击战败吐蕃
四、拜上将军 出镇灵州
一、薛延陀部敕勒阿族
二、光进兄弟少依葛
三、始从马燧累立战功
四、累立战功进升官爵
五、忠于唐朝孝睦闻名
六、节度灵武赐姓李姓
七、坐镇三年经于灵州
左领军卫大将军杜叔良/329
一、将门之子沈阳市定难
二、节度殉职叔良接任
三、吐蕃犯塞叔良败之
四、吐蕃再犯叔良再驱
五、博野之战兵败遭贬
修复灵州光禄渠的李听/334
一、出自将门 七岁协律
二、征讨叛逆累建奇功
三、灵盐节度复光禄渠
四、兵部尚书 封凉国公
五、魏博兵败被罢兵权
六、贿遗权幸再次复官
七、治官苛细 官声欠佳
唐朝宗室诗人李廓/340
一、籍贯郡望 唐朝宗室
三、酃县县尉往来唱酬
四、监察御史西川行营
五、文宗古乐 太常寺丞
六、夏绥银宥朔方灵盐
右武卫大将军李文悦/347
一、吴忠墓志灵州物证 二、刘辟叛变率军反正 三、李纯修殿文悦进谏 四、吐蕃入寇坚守盐州 五、灵武节度唐墓墓志
因贪罢镇灵盐节度使王晏平/351
一、将门之后宰相之子 二、随父平叛多次立功 三、因功提升灵盐节度 四、朔方镇将大贪污犯
五、韦温三封免死贬官
笃信释教的节帅李彦佐/355
一、抵御党项族节度朔方 二、肃宗时期有龙兴寺 三、笃信释教建白草院 四、再镇灵武增忍写经
五、朔方郡史氏灵州无迹 六、石佛兴教古灵州寺
少数民族将领灵州人史宪忠/359
一、昭武九姓灵州史家 二、兄弟同事魏博节使 三、逃奔京师 陇州泾原 四、党项内寇节度朔方
五、安定河东七旬而终
六、武宗御授泾原节使
左金吾卫大将军吏部尚书田牟/364
一、出身将门 田弘正子 二、吐蕃使臣天德军使 三、吏部尚书 灵州节度 四、武宁节度平息兵乱
一、出身官宦 刘晏从孙 二、文转武官灵武节度 三、沈遇害刮恶奴心 四、美女诗人卖残牡丹
五、西川节度征讨南诏 六、尊师铸钟妄刻佛咒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的卢潘/375
一、塞北江南诗送卢潘 二、任右巡使乐工新制 三、婺源县 卢潘石刻 四、庐州古城刺史辨正合肥
五、黔中经略奏置南宁市 六、儒雅流闻殿中御史 七、曾历数镇于灵武
恢复京城部统行军司马唐弘夫/381
一、灵州镇将尊崇佛教 二、龙尾坡战大败黄巢 三、关门捉贼贪功丧躯 四、李晔发敕 中书门下
一、灵州军校 自称留后 二、跨越朝代朔方节度 三、光化二年始任节帅 四、击破吐蕃确保灵州
五、抗刘知俊再保灵州 六、坐镇灵州 政绩斐然
大唐灵州镇将名录/390
大唐灵州镇将一览表/413
附录
灵州司马宰相崔知温/417
古灵州城在吴忠市的确证——解读吴忠出土唐墓墓志铭/420
“一石惊天”背后的历史故事/424
开启尘封的历史——马启智与历史专家追寻古灵州足迹/432
一世之友 终生之师——《大唐灵州刺史列传》编后/434
主要参考文献/437
后记/439
精彩摘要
(白述礼著《大唐灵州镇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225-241页)
在中国,凡是读过中学历史书的人,都知道唐朝有安史之乱,有“唐肃宗灵武即位”。这位唐肃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着三次特殊的缘分:第一次,少年唐肃宗十六岁封忠王时,就曾领朔方节度大使;第二次,安史之乱爆发,他作为皇太子再一次出任朔方节度使;第三次,大唐皇太子亲自来到朔方节度使治所灵州,即大唐皇帝位,史称唐肃宗。因为灵州,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改灵州称灵武市郡,所以,史书记载李亨“灵武即位”。一个皇帝不在京师即位,而在远离京师的西北重镇灵州即皇帝位,并且平息叛乱,再造唐朝,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笔者想不出还有哪个皇帝在京师以外哪个州城即位。由于李亨在远离京师长安的西北边塞重镇灵州即位,唐肃宗李亨在灵州指挥平定安史之乱使大唐王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而在大唐一百一十三位灵州镇将中,在唐朝60多位朔方郡节度使中,以及所有到过灵州的历朝历代的高官中,职位最高的,要算李亨,因为他领朔方节度大使时就是李隆基三皇子,后又在灵州即位,成为大唐第七代皇帝。
一、玄宗三子 曾用五名
李亨李亨(711~762年),父亲是唐玄宗。唐玄宗在位四十六年,总共有三十个儿子,李亨是他的第三个儿子。李亨自小“仁爱英悟,得之天然”,稍大以后,特别聪明,记忆力超人,“聪敏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因此,唐玄宗非常喜欢他这个聪明过人的“三皇子”。《新唐书·肃宗本纪》中就记载着:肃宗“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于是,玄宗为三皇子下诏,命当时著名的诗人、文人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人,做三皇子的宫廷教师,“侍读左右”。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李隆基让李亨继承了他的皇位,这就是唐肃宗,756~762年在位,在位6年。
唐肃宗于李旦景云二年(711年)九月三日,出生于天宝京师长安东宫别殿,母亲是元献皇后杨氏。李亨先后有五个名字:出生时叫李嗣升,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改名为李浚,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名为李玙,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改名为李绍,天宝三年(744年)又改名李亨。
二、朔方郡大使 河北元帅
先天元年(712年)九月,刚刚即位的李隆基便下诏封自己年仅两岁的三子李亨为陕王。开元三年(715年),五岁的李嗣升又被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一说三月),玄宗给陕王李嗣升改名李浚,改封忠王。同年五月,下诏任十六岁的忠王李浚为朔方节度大使、单于大都护。按唐制,亲王任命为节度使称大使,他不一定到任,可以遥领,而由副大使知节度使事。但是已经十六岁的忠王,既然领朔方郡节度大使,还是多多少少过问过灵州节度府的事,了解灵州任职的官员的情况。
开元十八年(730年)北方的奚和辽朝进犯边塞,李隆基任命十九岁的三皇子忠王李亨为河北道元帅,以信安王李炜为副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妯先等八个总管,领兵十万讨伐。忠王出发时,玄宗命朝中百官在光顺门送行,与忠王相见。曾经是第一任朔方节度大使当时任丞相的张说,在见到忠王以后,对学士孙狄、韦述说:“尝见(唐)李世民写真图,忠王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也。”张说在唐朝是以善预见而出名的,他说忠王像唐太宗,这次便让他说准,忠王后来就是当了皇帝。两年后,开元二十年(732年),八总兵大军在信安王李炜统帅下大破奚和契丹,玄宗以忠王“遥统之功,加司徒”。
三、立皇太子 危者数四
大唐出名的奸相李林甫,是因为巴结受李隆基恩宠的武惠妃,才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当上了宰相。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受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瑁当上皇太子,就勾结奸相李林甫诬陷皇太子李瑛与光王李瑶、鄂王李琚谋反。皇太子李瑛因此“得罪”被废,并被逼自杀,其他两个皇子也被杀。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准备立新皇太子,诏奸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就向玄宗极力推荐武惠妃的儿子寿王瑁。但是,李隆基以后又喜欢上了寿王瑁的妃子杨贵妃,并很快将其占为己有,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因此,唐玄宗没有接受李林甫的推荐,而是立三皇子忠王李玙为皇太子,改名为李绍。但后来又第五次改名为李亨。
但是,李亨皇太子的道路上充满危险。李林甫是天宝有名的奸相,他对人表面友好,暗地里陷害,人称“口蜜腹剑”。他在宰相职位十九年,勾结宦官、嫔妃,争宠固权,政事败坏。由于李林甫没有推荐忠王,而忠王却当了皇太子,李林甫害怕对自己不利,就先后设下“韦坚之狱”和“柳之狱”,用以打击皇太子,使皇太子四次遇到危险。刑部尚书韦坚的妹妹是皇太子李亨的妃子,姐姐又是皇帝的亲兄弟李业的妃子,本来是皇亲国戚,深受皇帝恩宠。同时,还是李林甫的亲戚。但李林甫认为他是太子党,就千方百计陷害,诬告韦坚与边帅皇甫明结谋,想共立太子为帝。玄宗大怒,让御史台调查,发现韦坚、皇甫明曾与太子在正月十五灯会街上相见。其实他们是偶然相遇。韦坚、皇甫明下狱,韦坚贬为冯时行知府,皇甫明贬为淄博市太守。李林甫落井下石,继续陷害,韦坚兄弟在贬所被杀,大兴冤狱,牵连数十人。使皇太子地位几乎遇到麻烦。柳勣是太子李亨的妃子杜良娣的妹婿,李林甫也用陷害手段,诬告良娣有过,柳勣受牵连下狱,逼得太子李亨也不得不以“情义不睦”,提出与妃子离婚,算是逃掉危险。此外,还有前边王忠嗣传中,李林甫教唆王忠嗣原部将魏林告王忠嗣要立太子为帝,李隆基开始大怒,后来想过来,认为不可信,李亨又躲过一劫。但李林甫并不甘心,继续依靠杨国忠“恣为污秽”,害怕太子李亨的英武,重用安禄山等蕃人为将,“潜谋不利,为患久之”。在天宝十一年(752年),李林甫死后不久便发生了安史之乱。
四、安史之乱 再使朔方郡
唐玄宗在位长达三十年,前期他励精图治,任用大批有才能的良臣、良将,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百姓生活富裕,创造了与李世民“贞观之治”齐名的第二个大唐辉煌时期,史称“开元之治”。但是,他在位后期,沉迷于宫廷酒色丝竹之间,特别是天宝三年(744年),纳其子之妃杨贵妃为自己的贵妃之后,专以声色自娱,不问朝政,重用以“口蜜腹剑”臭名昭著的李林甫为宰相,之后又重用杨贵妃哥哥杨国忠,以及宦官高力士,对贵妃之家赏赐无度,朝政黑暗,百官敢怒不敢言。由于战争的需要,边镇军事力量不断扩大,许多节度使拥兵自重,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三年(754年)正月,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来朝见驾,太子李亨密奏玄宗“识其有反相,请以罪诛杀之”。但玄宗不听,太子李亨的意见没有被父皇接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将平卢兵马使史思明,果然在范阳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兵十五万(一说二十万)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由此证明,太子李亨前一年的预见是正确的。十二月,安禄山攻陷洛阳市,进占京师长安,自称大燕皇帝。李隆基立即下诏命皇太子李亨“监国”,“亲总诸军进讨”。因为安禄山是以诛杨国忠为名,军民切齿痛恨杨国忠,杨国忠害怕,与杨贵妃商议,先派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皇太子前锋兵马元帅,领兵二十万守潼关县,让李亨先不要出马。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哥舒翰兵败,安禄山进入潼关,朝廷大惊。唐玄宗出逃四川省,秋七月,任命皇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都统朔方郡、河北山西省、平卢节度使”,收拾残局,负责平叛。这样,李亨就第二次与灵州结缘,再次成为治所在灵州的朔方节度大使,但因其是皇太子,故只是由他来领朔方节度大使,实际朔方节度府事,还是由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负责。李隆基特别下诏书:
命皇太子监国仍亲总师徒东讨诏
李隆基
通三立极,正维之业大;明两作离,继照之功博。是以贞我万国,必在元良,弼予一人,归之上嗣。将寄丈人之律,实资长子之师,亦既戒严,当除群慝。皇太子亨,仁明植性,孝友因心。禀上德之粹灵,宅中和之正气。恭敬之虔,岂伊桥梓,刚柔之适,无取韦弦。韫公忠而事君,总文武而行己,既不绝驰之美,可称问膳之勤。以三善之明,助百之务,迩安远肃,天平地成。属凶险负恩,称兵向阙,人神同愤,命尔巡抚。将徼福於宗,以保安於社稷。凭天之德,何响不济?顺人之心,所战必克。庶清彼氛,以宁我国家。宜令太子监国,仍即亲总师徒,以诛叛逆,取今月二十三日先发。所司准式,务从省便,无使劳烦。布告遐迩,咸令知悉。
五、太子北上 陕甘至宁
李隆基带着杨贵妃等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境),六军不进,请诛杨国忠、杨贵妃,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唐玄宗只好下诏,杀杨国忠,含泪赐爱妃杨玉环死。父老乡亲拦道请留太子讨贼,玄宗许之。临分手,唐玄宗对皇太子李亨说:“汝好去!百姓属望,慎勿违之。莫以吾为意。且西戎北狄,吾尝厚之,今举步艰难,必得其用,汝其勉之。”临危受命监国、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郡、山西省、河北省、平卢节度使的皇太子李亨,回至渭北,便桥已断,涉水而过,面对安禄山的叛乱,也是“莫知所适”,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这时,李亨的三王子建宁王李倓等人向李亨建议:“殿下昔尝为朔方节度大使,将吏岁时致启,倓略识其姓名。今河西、陇右之众皆败降贼,父兄弥多在贼中,或生异图。朔方道近,士马全盛”,“速往就之,徐图大举,此上策也。”长子李豫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也同意弟弟李倓的建议,唐太子李亨接受了三王子李倓的建议,决定北上朔方郡。因为灵州古代为朔方(北方)之地,开元九年(721年),李隆基在灵州设朔方节度使,所以,人们把灵州也称为朔方。
李亨自长安到灵州的路线是:长安—乾县(今陕西乾县)—永寿县(今陕西永寿县)—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泾川县)—乌氏驿(今甘肃泾川东北)—彭原(彭阳县,今庆阳市西南)—平凉郡(今宁夏固原市)—宁丰南(今中宁县鸣沙镇)—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
与父皇唐玄宗马嵬分手回到渭北以后,率领大约三千人马,渡过渭河,路上又死伤不少,到奉天(陕西乾县),只剩两千人。急速北上,到新平(陕西省彬县),一口气连夜跑了三百里路,到安定(今甘肃泾川)时,所剩不过数百人。到平凉郡(原为治甘肃平凉,唐天宝时改为治原州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又招兵买马,得士兵数百,马数百匹,军势稍振。
当李亨一行到平凉市郡时,在灵州的官员,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水运使魏少游、朔方节度判官崔漪、朔方支度判官卢金简、朔方盐池判官李涵等商议以为:“平凉散地,非屯兵之所,灵武(当时的灵武郡所以称灵武市,大部分时间称灵州,治回乐县,也是朔方节度使所住在州城,又称朔方)兵实完富,若迎太子至此,北收诸城兵,西发河陇劲骑,南向一定中原,此万世一时也。”于是,他们决定派判官李涵去平凉郡“奉签迎”太子,“备陈兵马召集之势,仓储库甲之数”,太子“大悦”。正巧河西行军司马裴冕新授御史中丞赴任来到平凉市,也劝太子“治兵于灵武以图进取”。于是,太子李亨下定决心北上灵州。灵州方面,留魏少游留后,由杜鸿渐、崔漪等官员率数千人到平凉北境白草屯(又名白草军,萧关县西,今同心县南)迎接太子,见面以后,杜鸿渐等人又亲自向太子进言:“朔方郡(即灵州)天下劲兵处也,今吐蕃请和,回纥汗国内附,四方郡县大抵坚守拒贼(指安禄山等),以俟兴复。殿下(指太子李亨)今理灵武市,按銮长驱,移檄四方,收揽忠义,则逆贼不足屠也。”李亨听了非常高兴,当来到丰宁满族自治县南时,魏少游等又率一千人迎接,李亨看到“黄河长江之固”,心里产生动摇,不想去灵州,他想整军北渡过黄河,以守丰宁,但忽然天却刮起大风大沙,对面不辨人物。等大军转向灵州行进,“风沙顿止,天地廓清”。就这样,在众人力劝下继续前进,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九日,唐朝皇太子、朔方节度大使、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亨,历时一个月,由陕西经甘肃省,到达宁夏,进住当时的灵武市(即灵州,今宁夏吴忠市)。李隆基天宝元载(742年)将灵州改为灵武郡,故灵州又称灵武。
六、灵武即位 称唐肃宗
李亨抵达灵武以后,魏少游等人为他登基称帝紧锣密鼓地加紧准备,考虑到太子李亨等人“远离宫阙,初至边藩,故丰供具以悦之。”因此,准备的“殿宇御幄,皆像宫闱,诸王、公主各设本院,饮食进御,穷其水陆”,“预备供帐,无不毕备”。裴冕、杜鸿渐等人六次上书,劝太子李亨早即帝位,李亨再三推辞之后,终于在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十二日,在远离京师长安的西北重镇灵州城南门楼,即大唐皇帝位,史称唐肃宗,也就是大唐第七代皇帝。“群臣舞蹈称皇帝”,李亨“流涕,感动左右”,“即日奏其事于上皇(唐玄宗)”。颁布诏书说明自己“灵武即位”的原因、时间、地点等:
“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沈阳市时。知皇灵命,不敢畏而去之;知历数所归,不获己而当知。在昔帝王,靡不由斯而有天下者也。乃者胡乱常,京阙失守,天未悔祸,群凶尚扇。圣皇久厌大位,思传眇身,军兴之初,已有成命,予恐不德,网敢承。今群工卿士曰:‘孝莫大于继德,功莫盛于中兴。’朕所以治兵朔方,将珍寇逆,务以大者,本其孝乎。须安兆庶之心,敬顺群臣之请,乃以七月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敬崇徽号,上尊圣皇曰‘上皇天帝’所司择日昭告上帝。朕以薄德,谬当重位,既展承天之礼,宜覃率士之泽,可大赦天下,改元‘至德’。内外文武官九品以上加两阶、赐两转,三品以上赐爵一级。”
随即派人去四川省给玄宗报告,尊父皇唐李隆基为“上皇天帝”,即“太上皇”,大赦天下,改元“至德”。唐玄宗面对既成事实,只好派宰相韦见素、兵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人,将皇帝国宝、金册送灵武,给新即位的李亨李亨。
唐肃宗即位以后,肩负着平息叛乱、中兴唐朝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他实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一、升格新皇帝的行在灵武市郡为灵州大都督府,封朔方郡节度使郭子仪兼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又加兵部尚书兼宰相;封范阳节度使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同样是宰相指挥前方军事;诏郭子仪、李光弼率所统步骑五万自河北省回师灵州勤王。
二、下诏请作太子时“与太子游,联为布衣交”的“先生”李泌来灵州,封为宰相(右相),为他起草诏书。任命裴冕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
三、封朔方度支副使、大理司直杜鸿渐为兵部郎中,朔方节度判官崔漪为吏部郎中并知中书舍人,河西兵马使周泌为河西节度使,陇右兵马使彭元晖为陇右节度使,吕崇贲为关内节度使兼顺化郡知府,陈仓县县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陇右节度使郭英义为天水郡太守。
四、派出各路使节到蕃番各部请援军、议和亲、赐封赏,回纥汗国、吐蕃遣使相继而至,请和亲,愿助国讨贼,都设宴款待赐赏。很快,南北蕃蛮各路援军纷纷云集灵州,共讨安史叛乱。
五、给百官进级嘉奖。
李亨七月九日到灵武,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即位,然后,组建新朝廷,指挥平叛,一直到九月十七日,才离开灵武,在灵武市时间长达两个多月,前后近七十天。
这里要强调一下,唐肃宗即位的灵武(灵州),究竟在今天什么地方?史学界过去曾经有长期的探索。根据作者多年考察、研究,1989年曾经提出“古灵州的城址,似应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的观点,已经被2003年5月8日吴忠市绿地园出土的唐灵州《唐朝故东平郡吕氏夫人墓志铭》这块唯一物证所确证。2004年4月27日吴忠市委、市政府召开“吴忠市历史文脉研讨会”专家学者一致认定: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因此,古灵州城故址,包括唐肃宗即位的唐灵武市郡(即灵州),应该在今天的吴忠市古城乡。不是过去所说的今灵武,或灵武西南,因为,今灵武是明朝的灵州,是古灵州的搬迁,不是古灵州城,不是唐灵武。这一观点也已经得到学术界多数人的认可。
七、玄宗下诏 承认肃宗
李隆基在皇太子李亨灵武即位之后连发两道诏书,承认李亨即位合法。
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
李隆基
元子亨,睿哲聪明,恪慎克孝,才备文武,量吞海岳。付之神器,曰宜然。今宗社未安,国家多难,宜令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且天下兵权,宜制在中夏,朕据巴蜀,应座则难。其四海军权,先取皇帝处分,然后奏朕知。待克复上京,朕将凝神静虑,偃息大庭也。
命群臣辅嗣皇帝诏
李隆基
皇帝自幼仁孝,与诸子有异,朕岂不知。往十三年,已有传位之意,属其岁水旱,左右劝朕,且俟丰年。尔来便属禄山构逆,方隅震扰,示遂此心。昨发马嵬,亦有处分。今皇帝受命,朕心顿如释负,劳卿等远去,勉辅佐之。多难兴王,自古皆有,卿等乃心王室,以宗社为念,早定中原,吾之望也。
李亨灵武市即位之后,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他在位的最大亮点,就是指挥全国军队平息安史之乱。唐肃宗七月在灵州即位,以灵武为指挥平叛中心,八月诏正在河北省、山西省抗敌的郭子仪、李光弼两员大将,命他们率朔方军五万赶赴灵武本镇,并且联合回纥汗国骑兵,加上灵武本镇的朔方军、河陇、安西以及其他诸道军队,于是,对叛军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攻。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在唐政府军打击下,叛军内部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九月,郭子仪率唐军和回纥军收复京师长安,接着又收复洛阳市。乾元元年(758年)九月,李亨任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李光弼、淮西鲁日火、兴平李奂、滑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琛、河南省崔光远、关内泽潞王思礼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讨伐安庆绪,没有任命主帅,而派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协调指挥战事。十月,唐军围邺城遗址,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史思明率十三万大军援助安庆绪,在邺城南史思明执杀安庆绪,返回范阳,也自称大燕皇帝。上元元年(760年)四月,史思明南下占领洛阳市。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自称皇帝。安史之乱到此,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先后都失败身亡,只剩下一个史朝义,可以说,李亨基本上平息了叛乱,收复了两京,使危在旦夕的大唐政权得以中兴。
九、象棋皇帝 灵武市下棋
唐肃宗喜下象棋,被称为“象棋皇帝”。“闷来时,取过象棋来下,要学做士与象,得力当家。小卒儿向前行,休说回头话。须学车行直,莫似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儿般一会子打。”(《桂枝儿·咏部八卷》)唐肃宗李亨热衷于象棋,却不学士象,不学卒车,偏偏学马行斜。李隆基朝积祸,加上安史之乱,迫使大唐皇太子李亨与爱妃张皇后拥兵塞北,即位于灵武。逃命灵武,他还念念不忘象棋,有时竟然置堆积如山的军情战报而不理,与张姓整天下棋作乐。肃宗信任的重臣“侍谋军国、元帅府长史”李泌进言劝说:“如果不悬崖勒马,有重蹈‘马嵬坡事件’的危险。”但肃宗却毫无收敛,为了掩人耳目,下棋的时候,命太监将“金铜成形”的铜棋子换成“干树鸡”雕成的木质棋子,这样,旁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子时发出的声音了。在文学作品中,东晋谢安、三国孔明、元末刘基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决胜”,李亨好像也不示弱。
十、灵州产子 爱妃缝衣
唐肃宗李亨在灵州期间,指挥平叛,当时李亨非常困难,他的爱妃即后来的皇后张皇后曾为战士缝制战袍。当时,唐肃宗即位灵武,财源匮乏,军需紧张成为肃宗面临的一个特大的问题。张良娣跟随皇太子李亨到灵武,当时安禄山已经攻陷京师长安,跟随李亨的官员很少,道路又多艰险。每当皇太子“次舍宿止”,张良娣必居其前。太子曰:“捍御非妇人之事,何以居前?”良娣曰:“今大家跋履险难,兵卫非多,恐有仓促,妾自当之,大家可由后而出,庶几无患。”到了灵武市以后,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张良娣在灵武产下一个皇子,即定王李侗,是唐肃宗十四子中的第十三子,宝应初(762年)早逝,年仅7岁。张妃生下李侗刚刚三天,她便起来,为战士缝制战衣。唐肃宗劝阻她曰:“产忌作劳,安可容易?”张良娣曰:“此非妾自养之时,须办大家事。”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张淑妃被册立为皇后。张良娣在灵武为战士缝制战袍这件事,一方面说明她对唐肃宗平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看出唐肃宗在灵武的困难。
十一、诗人杜甫 诗赞肃宗
李亨在位期间,收复两京,基本上平息叛乱,使唐王朝得以中兴,然而,唐肃宗疑心颇重,不能知人善用,反而重用宦官,本人又一病不起,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十六日,发生宫廷政变,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拥立太子李豫,幽禁张皇后并逼死之,四月十八日,仅坐了七年皇帝的唐肃宗忧惊而死,终年五十二岁,四月二十日,皇太子李豫在唐肃宗灵柩前即位,是为唐代宗。对唐肃宗如何评价,已往史家多持低调,似乎不靠前也不靠后,但我发现当时人却评价颇高,这里不打算全面评价唐肃宗,仅举大诗人杜甫诗为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诗人杜甫听说李隆基逃往谯蜀,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即位,便急忙只身北上投奔唐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身陷叛军营近半年。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脱险逃出,直奔肃宗行在凤翔府,被唐肃宗委任为左拾遗。大诗人杜甫赋诗赞颂,高兴地“近贺”唐肃宗灵武即位,评价他是“中兴主”,赞扬他动用十万朔方兵,打败叛军,使唐朝免于灭亡,得以中兴,现录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
送灵州李判官
犬戎族腥四海,回首一茫茫。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还有,大诗人杜甫在《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中,同样肯定李亨即位灵武、指挥平叛、中兴唐朝的丰功伟绩:“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在《洗兵马》(收京后作)诗中更是兴奋地称赞唐肃宗,抒发收复京城之后人们的喜悦心情:“中兴诸将收山东省”“整顿乾坤济时了。”“京师皆骑阿哈捷金马,回纥喂肉葡萄宫。”“鹤禁通宵凤备,鸡鸣问寝龙楼晓。”杜甫诗最后还提出:“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期盼从此以后,国家不用兵马,天下太平!
当然,安史之乱完全平息,是在唐肃宗去世之后第二年,他的儿子,曾经跟随他一起到灵武的李豫李俶,即唐代宗李豫即位之初。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逃到广阳区(今河北房山东北),因众叛亲离,走投无路,自缢而死,群龙无首,其部将李宝臣、李淮仙、田承嗣先后向唐军投降,相继被唐朝任命为成德、幽州、魏博节度使,是为河北三镇。至此,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最后完全平息。李亨的功劳不应该抹杀。
李亨的诗不多见,只见到以下几首:
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
李 亨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王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益王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李亨
梦 丹 书
李 亨
厥不云乎,惟其惟时。上天所保,福禄不亏。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
李 亨
玉殿肃肃,野生灵芝煌煌。重英发秀,连叶分房。
聂氏宗祠之福,垂其耿光。(此章缺二句)
元气产芝,明神合德。紫微间采,白呈色。
载段祺瑞图,庶符皇极。天心有眷,王道惟直。
幸生芳本,当我,效此灵质,贲其王。
关于唐肃宗,有兴趣的读者,推荐你们可以去看一本书,即《唐肃宗评传》,任士英著,三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赵文润教授在序言中指出,本书作者任士英长期潜心研究,通过史料的搜集、考辨,令人信服地证明,李亨李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功绩显著,而且他还继承了开元天宝盛世的某些成果。唐肃宗表面上看起来是谨小慎微,实际上是大智若愚,是一位颇有主见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