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Hulunbuir),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以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在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邻黑龙江省,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与俄罗斯、蒙古国边境线1733.32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1051.08公里,中蒙边境682.24公里。呼伦贝尔市辖14个旗市区,其中,2个市辖区、5个市、7个旗。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海拉尔区。 截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221.39万人。呼伦贝尔市有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资源,构成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呼伦贝尔人文历史悠久,是中原地区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曾经生活过鲜卑、辽朝、女真等许多民族。

2021年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54.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7.10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20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577.50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2:33.2:42.6。

2021年底,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5.78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685.50万吨,增长13.4%。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85.30万头(只)。202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83.9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84.99亿元。

建制沿革

在呼伦贝尔境内有考证活动最早的人类是扎诺尔人。扎赉诺尔位于中原地区北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意为“海一样的湖”,是边疆民族地区和草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扎赉诺尔露天煤矿开采中发现第一个人类颅骨,到上世纪90年代陆续发现22颗之多,被考古界命名为“扎赉诺尔人”。第一个扎赉诺尔人类头骨发现以后,在国际考古界引起巨大震动和反响,1927年起,中外考古学家在扎赉诺尔煤矿陆续发现了若干史前人类文化遗物。1933年在煤矿南坑(南煤沟)采集到第一个人类头骨化石,日本地质学家远藤隆次将其命名为"扎赉诺尔区原人"。

古代时期

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1948年,裴文中[在《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中提出"扎赉诺尔文化"学说,指出"扎赉诺尔文化约相当于欧洲的阿奇利文化,中国北方文明的起源与扎赉诺尔文化有关"。后于80年代经林一璞的研究而得以证明并获得广泛认同。到1996年共发掘出22个人头骨和部分石器、骨器和陶片,也采集到许多文化遗物和大量动植物化石等。经碳测定,"扎赉诺尔区人"生存的年代处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时间跨度约为115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的晚期智人,具有眶骨粗壮、颧骨突出、门齿呈铲形、内侧呈弧形等特点,是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亚蒙古利亚人种(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同属蒙古利亚人种),能制造、使用细石器并缝制皮衣御寒,过着渔猎生活,可集体猎杀猛犸象披毛犀、野牛等大型野畜。扎赉诺尔人活动范围包括整个北亚草原,有些人东迁至朝鲜日本,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创造了印第安文化。

汉代至清朝时期

自公元前200年左右(西汉)至清朝,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了诸多游牧民族,被誉为“中原地区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东吁王朝、匈奴、鲜卑、室韦、突厥、回纥汗国辽朝、女真、蒙古等十几个游牧部族,在此迁徙、征战、割据,创造了游牧文化。

公元前209年,强大起来的匈奴族征服东胡族,统一了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这时,以狩猎为生的鲜卑族居住在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幽静的后院”的大兴安岭深山密林中。

公元一世纪,活动在现鄂伦春自治旗一带的拓跋鲜卑族“南迁大泽(即呼伦湖)”,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海拉尔河伊敏河根河市和呼伦湖一带安家落户,由狩猎业转向游牧业。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新的生产方式使他们壮大了自己的民族,取代了匈奴的统治,建立了鲜卑部落联盟。并由此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鲜卑人的余部室韦部落和回纥汗国、突厥、戛斯以及辽朝的契丹、金朝女真族相继征战和统治呼伦贝尔之时,蒙古诸部在呼伦贝尔悄然兴起。公元八世纪,生活在额尔古纳市东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迁移至鄂嫩河克鲁伦河的发源地肯特山区。12世纪,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消灭了政敌,打破了长期几个大部落势力均衡的局面,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从此,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个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民族——蒙古族

元朝建立后,实行“领户分封制”。1214年,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他的大弟拙赤·哈撒尔(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古城是他的故都),其余部分分封给他的二弟孛儿只斤·合赤温及外戚德薛禅家族,岭东地区分封给他的幼弟帖木歌·铁木哥斡赤斤。元朝建立后,创立行省制。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地区划入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山北辽东路管辖。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先后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后裔,直至归附后金

清朝建立后,由鄂温克、达斡尔族、巴尔虎蒙古、鄂伦春族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镇守着边疆,为防御俄罗斯帝国入侵,保障驿站畅通,维护边疆安宁。1732年,清廷"移民实边"时,初曾考虑在今海拉尔区附近的扎罗木德一带建城。当时城围4余里,称"呼伦贝尔古城"。公元1734年雍正帝年间,建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海拉尔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建城之日起成为了呼伦贝尔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光绪26年(1900)庚子之乱之时,被入侵呼伦贝尔的沙俄军队烧毁。

近代时期

民国时期,大兴安岭西地区于1912-1920年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省。1920年后重归黑龙江将军辖区节制,设副都统衙门,同时设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公署,并设呼伦、胪滨、室韦、奇乾县,形成旗、县并存和分治的局面。岭东地区也保留西布特哈总管公署,同时设雅鲁县,布西县,直属黑龙江省。

1931-1945年东北地区沦陷时期,大兴安岭以东为兴安东省,大兴安岭以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岭西(大兴安岭)地区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10月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1月1日改称呼伦贝尔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1945年10月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1946年6月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1947年5月归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

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

新中国建立后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 ,简称东部行署 ,署址设在乌兰浩特市。同时撤销原哲里木、兴安盟、呼纳三个盟的建制,原呼纳盟的海拉尔区满洲里市、乌兰浩特变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其工作委托东部行署代管。

1954年4月30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 ,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改称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权,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盟政府设在海拉尔市。

1957年2月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

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派出机构,在海拉尔市设行政公署,改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

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行使原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职权。

1969年8月1日,呼伦贝尔盟大部分地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省管辖。

1979年7月,呼伦贝尔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恢复1969年前的区划。

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呼伦贝尔盟恢复1954年4月前的区划。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撤销海拉尔区设立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辖原呼伦贝尔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新设立的海拉尔区;代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

行政区划

地市级行政区划

呼伦贝尔市下辖:(括号内为所在街道或镇区)

市辖区(2个): 海拉尔区(正阳街道)、扎赉诺尔区区(第三街道)

县级市(5个): 满洲里市(东山街道)、牙克石市(新工街道)、扎兰屯市(兴华街道)、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街道)、根河市(河西街道)    

旗(4个): 阿荣旗(那吉镇)、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

自治旗(3个):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镇)、 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 

旗市区辖有68个镇、19个乡(其中13个民族乡)、19个苏木(其中1个民族苏木)、36个街道办事处。

县级行政区划

市辖区

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大兴安岭蒙古高原结合部,即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接合地带,海拉尔河与伊敏河汇合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9°28′—120°34′与北纬49°06′—49°28′之间。东部、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西部、北部同陈巴尔虎旗毗邻。距俄罗斯边界最近距离110公里,距蒙古国边界最近距离160公里。海拉尔区区境域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40公里。东起海拉尔河与鄂温克族自治旗交汇点,西至小良车站;北起谢尔塔拉种牛场十队,南至原呼伦贝尔盟公署蔬菜点水渠。总面积1319.8平方公里,占呼伦贝尔市总面积0.53%,其中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海拉尔区是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

海拉尔区辖:

街道(7个):正阳街道、健康街道、靠山街道、胜利街道、呼伦街道、建设街道、东山街道

镇(2个):哈克镇、奋斗镇

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为县级行政区划建制,由满洲里市代管。区人民政府驻第三街道新政街1号。扎赉诺尔区西北靠满洲里市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

扎赉诺尔区辖:

街道(6个):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灵泉街道

县级市

满洲里市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代管,是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中原地区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辖区面积732平方公里(含扎赉诺尔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满洲里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口岸”、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十佳魅力城市。201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满洲里市辖:

市辖区(6个):扎赉诺尔区区(县级行政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东湖区、国际物流产业园区、敖尔金区

牙克石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总面积27590平方公里。

牙克石市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和交通中心。“牙克石”系满语音译,意为“要塞”,是“中国森林工业之都”“中国冰雪之都”“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

牙克石市辖:

街道(6个):胜利街道、红旗街道、新工街道、永兴街道、建设街道、暖泉街道

镇(10个):、博克图镇免渡河镇乌奴耳镇绰河源镇塔尔气镇牧原镇乌尔其汉镇库都尔镇、图里河镇、伊图里河镇

扎兰屯市

扎兰屯市是呼伦贝尔市下辖县级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岭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医疗、交通中心,呼伦贝尔副中心城市,中原地区优秀旅游城市,呼伦贝尔市商品交易中心之一。

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南端,大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7°5′40″~48°36′34″,东经120°28′51″~123°17′30″。东与阿荣旗相临,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与兴安盟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北与牙克石市相连。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210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公里,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

扎兰屯市市辖:

街道(7个):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高台子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

镇(8个):蘑菇气镇、卧牛河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浩饶山镇、柴河镇、中和镇、哈多河镇

乡(4个,其中3个民族乡):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洼堤乡。

根河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县级市。“根河”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根河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20°12´~122°55´,北纬50°20´~52°30´。东邻鄂伦春自治旗,西接额尔古纳市,南连牙克石市,北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县、呼中区接壤。南北直线距离最长244.4公里,东西直线距离最宽202.2公里。年平均气温-5.3℃,2009年12月31日凌晨,根河市静岭检查站测出了-58℃的极端最低气温,保持中国最冷的记录。年封冻期210天以上,是中原地区最冷的城市,有“中国冷极”之称。

根河市辖:

街道(4个):好里堡街道、河东街道、河西街道、森工街道

镇(4个):金河镇阿龙山镇满归镇得耳布尔镇

乡(民族乡1个):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

额尔古纳市是呼伦贝尔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大草原北端,额尔古纳市总人口8.1万,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县级市。额尔古纳市因额尔古纳河而得名,蒙古语为“捧呈、敬献”之意。西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673.11公里,约占全内蒙古自治区中俄边境线的64.4%,有黑山头城址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西部、西南、东部分别与满洲里市市、陈巴尔虎旗根河市相接。多民族聚居,是蒙古族的发祥地。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是呼伦贝尔的城市名片。

额尔古纳市辖:

街道(2个):拉布大林街道(原拉布大林镇)、上库力街道

镇(3个):莫尔道嘎镇黑山头镇恩和哈达镇

乡(3个,其中2个民族乡):三河回族乡、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奇乾乡

苏木(1个):蒙兀室韦苏木

县级旗

阿荣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因境内阿伦河而得名,系满语“清洁、干净”之意。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呼伦贝尔市东南部,东经122°2′—124°5′、北纬47°56′—49°19′。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邻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接扎兰屯市市音河乡,南以金界壕遗址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以毕拉河为界与鄂伦春自治旗相连,西北靠大兴安岭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市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

阿荣旗辖:

镇(8个):那吉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六合镇、向阳峪镇复兴镇三岔河镇兴安镇

乡(4个,均为民族乡): 新发朝鲜族乡查巴奇鄂温克族乡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

鄂伦春自治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系鄂伦春语,意为“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族民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28个30万人口以下较少民族之一。旗人民政府驻阿里河镇,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全旗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含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的加格达奇区松岭区两区面积),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辖10个镇,2个乡。全旗总人口23.53万人(不含加格达奇、松岭两区),鄂伦春自治旗是“鲜卑民族发祥地”“狩猎之乡”,素有“鲜卑民族发祥地”之称。

鄂伦春自治旗辖:

镇(8个):阿里河镇、大杨树镇、吉文镇甘河镇克一河镇乌鲁布铁镇、诺敏镇、宜里镇

乡(2个):托扎敏乡、古里乡。古里乡境内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所辖的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全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莫力达瓦为达斡尔语“马岭”。位于呼伦贝尔市最东部、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全境南北长203.2公里,东西长125公里,北与鄂伦春自治旗接壤,西、南与阿荣旗黑龙江省甘南县为邻,东与黑龙江省讷河市嫩江市隔江相望。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11个镇,4个乡,总人口32.5万人。有“大豆之乡”“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的称号。有全国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于2006年7月蓄水发电,设计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14亿度,水库蓄满水后形成5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辖:

镇(11个):尼尔基镇镇、宝山镇、哈达阳镇、阿尔拉镇、汉古尔河镇、西瓦尔图镇、腾克镇奎勒河镇塔温敖宝镇登特科镇红彦镇

乡(4个,其中2个民族乡):库如奇乡、额尔和乡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巴彦鄂温克民族乡

鄂温克族自治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全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地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48′02″—121°09′25″,北纬47°32′50″—49°15′37″。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东与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兰屯市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交界,西和新巴尔虎左旗为邻,北邻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旗政府所在地“南屯”与海拉尔区已实现互联互通的“中心城区一体化”。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族歌舞之乡”“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原地区旅游强县”“全国体育强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生态旗”等一系列称号。

鄂温克族自治旗辖:

镇(4个):巴彦托海镇、大雁镇、伊敏河镇红花尔基镇

乡(民族乡1个):巴彦塔拉达斡尔族

苏木(5个):巴彦嵯岗苏木锡尼河西苏木锡尼河东苏木伊敏苏木、辉苏木。

陈巴尔虎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部和东北地区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接鄂温克族自治旗,西临新巴尔虎左旗,西北与俄罗斯额尔古纳河相望。全旗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是天然草甸草原,有“天堂草原”“天鹅故乡”之称,是呼伦贝尔市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有“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等5条河流,大小湖泊317个。

陈巴尔虎旗辖:

镇(3个):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呼和诺尔镇

苏木(4个):西乌珠尔苏木鄂温克民族苏木东乌珠尔苏木巴彦哈达苏木

新巴尔虎左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南端,东经117°33′- 120°12′、北纬47°10′- 49°47′。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南与兴安盟阿尔山市市接壤,西与新巴尔虎右旗相依,西北连接满洲里市,北与俄罗斯额尔古纳河为界,西南与蒙古国交界。全旗南北狭长,东西最宽165公里,南北最长309公里,总面积为2.22万平方公里。边境线总长311.24公里,其中,中蒙边境线长215.062公里,中俄边境线长96.18公里。

新巴尔虎左旗辖:

镇(2个):阿木古郎镇、嵯岗镇

苏木(5个):乌布尔宝力格苏木吉布胡郎图苏木新宝力格苏木甘珠尔苏木、罕达盖苏木

新巴尔虎右旗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驻阿拉坦额莫勒镇。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南部。东北部与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市毗邻,北、西、南三面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总面积2.52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515.4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48公里、中蒙边境线467.4公里。境内巴尔虎草原是世界六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草场面积3429.6万亩。境内拥有呼伦湖、贝尔湖

新巴尔虎右旗辖:

镇(1个):阿拉坦额莫勒镇

苏木(11个):阿敦础鲁苏木、呼伦苏木达来苏木达来东苏木克尔伦苏木、杭乌拉苏木、宝格德乌拉苏木、赛汉塔拉苏木、阿尔山苏木、额尔敦乌拉苏木、贝尔苏木

人口

截至2021年底,呼伦贝尔市常住人口为221.39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2.24万人,下降1.00%。城镇常住人口为165.51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0.3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55.88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2.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76%,比2020年提高了0.90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3‰,较2020年下降1.17‰,全市常住人口呈缓慢减少态势。

全市有42个民族,其中人口数大于1万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共计6个民族。人口数在100-1万人的民族有:鄂伦春族俄罗斯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苗族土家族彝族柯尔克孜族黎族等,共计10个民族。人口数小于100人的民族有:藏族、维吾尔族、高山族布依族畲族拉祜族等26个民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均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计)

常住人口情况

常住人口

呼伦贝尔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全市常住人口[1]为2242875人。

常住人口增长

呼伦贝尔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549278人相比减少306403人,下降12.02%,年平均增长率为-1.27 %。

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2] 918965户,集体户41407户,家庭户人口为2094233人,集体户人口为14864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8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45人。

民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796519人,占80.1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46356人,占19.90%,其中:蒙古族人口为237454人,占10.59%;达斡尔族人口为62112人,占2.77%;鄂温克族人口为25363人,占1.13%;鄂伦春族族人口为3574人,占0.1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01881人,下降14.39%;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4522人,下降1.00%。其中:蒙古族人口增加7447人,增长3.24%;达斡尔族人口减少6862人,下降9.95%;鄂温克族人口增加466人,增长1.87%;鄂伦春族人口增加427人,增长13.57%。

注释:

[1]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2]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地区常住人口情况

14个旗市区中,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旗市区有8个,在20万人至40万人之间的旗市区有5个,在10万人至20万人之间的旗市区有3个,少于10万人的旗市区有6个。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旗市区合计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3.62%。

分区域看,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市、扎赉诺尔区区[1]常住人口为599944人,占26.75%;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农业三旗市常住人口为805570人,占35.92%;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牧业四旗常住人口为 267023人,占11.91%;鄂伦春族自治旗、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林业四旗市常住人口为570338人,占25.43%。

表2-1 各旗市区常住人口

旗市区常住人口变化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4个旗市区中,有个3旗市区常住人口增加,依次为:海拉尔区区、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右旗,分别增加:20065人、6121人、2002人。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海满扎地区常住人口所占比重提高3.43个百分点,农业三旗市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25个百分点,牧业四旗常住人口人口所占比重提高1.33个百分点,林业四旗市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4.5个百分点。

 人口性别构成情况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1]中,男性人口为1132938人,占50.51%;女性人口为1109937人,占49.4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4,下降为102.07。

图3-1  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性别构成

旗市区常住人口性别构成

14个旗市区中,常住人口性别比在100 以下的旗市区有 3个,在100 至110 之间的旗市区有9个,在110 以上的旗市区有2个。

表3-2 各旗市区常住人口性别构成

单位:% 

 

 人口年龄构成情况 

全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61899人,占11.68%;15-59岁人口为1520968人,占67.81%;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0008人,占20.5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07643人,占13.7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57 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8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8.4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5.61个百分点。

表4-1  全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旗市区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14个旗市区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70%以上的旗市区有5个,在65%-70%之间的旗市区有9个。

14个旗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6个旗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表4-2  各旗市区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单位:%

 人口受教育情况

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240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281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3975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5475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922人提高为1660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504人下降为1484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674人下降为419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208人下降为2028人。

表5-1 各旗市区每1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单位:人/1万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43年升至 10.13年。

14个旗市区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1年以上的旗市区有2个,在10年至11年之间的旗市区有6个,在10年以下的旗市区有6个。

文盲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38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5051人,文盲率[2]由2.06% 下降为1.67%,下降了0.39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

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56914人,占73.8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85961人,占26.1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减少65881人,乡村人口减少240496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6.29个百分点。

 

呼伦贝尔市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图     

流动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2]为868452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3]人口为102629人,流动人口为765823人。流动人口中,跨自治区流入人口为158582人,自治区内流动人口为607241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353010人,增长68.49%;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67553人,增长192.59%;流动人口增加285457人,增长59.42%。

 

地理

地理境域

呼伦贝尔市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从东北向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 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 000米,草原与林地的过渡地带,多是黑钙土,适于发展种植业,形成以农牧业为主要成分的农牧结合经济带;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

地质构造

鄂伦春地质以第四纪诺敏河火山群地质为主,火山分布面积广、规模大、期次全、类型多,且保存完好,包括熔岩流、玄武岩峡谷、堰塞湖等。扎兰屯地质以柴河火山群形成的火山地质为主,主要有火山锥、火口湖—天池群、各种类型的熔岩流及火山峡谷等。呼伦贝尔地质以湖泊、河流、湿地及花岗石地貌为主,呈三角状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

201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呼伦贝尔市地质遗迹独特,是探索中国北方地质环境演化的重要地区,同意批准建立鄂伦春、扎兰屯、呼伦贝尔等三家自治区级世界地质公园

水文

呼伦贝尔境内有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处,水资源总量为316.19亿立方米。呼伦湖水面面积达2339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湖。

呼伦贝尔市降水量变率大,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冬春两季各地降水一般为40~80毫米,占年降水量15%左右。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大部地区为200~300毫米,占年降水量65~70%,秋季降水量相应减少,总的分部趋势是:农区60~80毫米,林区50~80毫米,牧区30~50毫米。

呼伦贝尔市水利业,主要开展了水库、饮水工程,河道工程、塘坝、灌溉、堤防、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了伊敏河道整治工程、扎敦河水利枢纽工程、尼尔基镇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罐区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2021年,呼伦贝尔市有水库38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水库总容量72900万立方米。

2019年呼伦贝尔市水资源量表

水文__表1 单位:亿立方米

2019 年内蒙古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及上年比较

水文__表2

2019 年内蒙古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及上年比较

水文__ 表3

气候

呼伦贝尔市气候分布特点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气候类型分为:岭东区为季风气候区,岭西区为大陆气候区。从年降水量类型看:岭东区为半湿润性气候,年降水量在500~800毫米;岭西区为半干旱性气候,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

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O℃以下,只有大兴安岭以东和岭西少部分地区在O℃以上,岭东农区年平均气温在1.3~2.4℃之间,大兴安岭地区为-2.0~5.3℃,牧区为0.4~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8~30℃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全市气候的总特征呈现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端中高纬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纬度偏高,有大兴安岭山脉的阻隔,使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寒流受到阻挡,形成了半干旱草原气候。主要特征是:夏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小,冬季漫长寒冷,积雪期长,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

自然灾害

呼伦贝尔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寒潮、洪涝、冰雹、霜冻、暴雪、大雾、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还是多发频发的森林雷击火重灾区,雷击火灾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大兴安岭东部、北部根河市等8个旗市,发生过大面积原始森林和次生林火灾,从1971-2004 年,共发生重大森林火灾216 起,平均每年 6起,特大森林火灾39起"平均每年 1起。

自然资源

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3.8亿亩,类型多样,二级分类土地有8大类,共42种类型,耕地土壤以黑土,暗棕壤,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自然肥力高。

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海区、满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全市天然草原总面积1.49亿亩,占全区草原面积的11.4%。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  呼伦贝尔草场主要有六大类,即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平原丘陵干旱草原、沙地植被草地、低地草甸草场。

呼伦贝尔市境内大兴安岭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之间,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千余里,2021年,全市林地面积1630万公顷,森林面积1324.3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3.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2.35%。呼伦贝尔市林区的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柞树等。截止2021年,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25.3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面积为4301.89万亩,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3处。

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矿产丰富,其中煤炭资源丰富,以褐煤矿为主,主要分布于海拉尔盆地内,保有资源量1527亿吨,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金属矿产以铁、铜、铅、锌、、银为主,大中型矿产地多,具备规模 化开发利用条件。非金属矿产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大,优势明显。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259.64亿吨,远景储量超过2000亿吨。2020年,全市原煤产量7161.70万吨。已探明的贵金属及其他金属保有资源储量为:金矿28.04吨,银矿1.36万吨,铜矿268.08万吨,铅矿334.19万吨,锌矿567.89万吨, 铁矿石8980.00万吨。

呼伦贝尔市316.19亿立方米总量水资源中,地表水资源量298.19亿立方米,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以上,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以上;地下水资源总量18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万立方米以上,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近5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46万千瓦,水域面积48.32万公顷。

呼伦贝尔市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主要有野生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野生油料植物、野生纤维植物、野生淀粉植物、野生食用植物、野生果品植物等。

呼伦贝尔市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野生动物种类占中国种类总数的12.3%,占自治区的70%以上,居第一位。在这些动物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鸟纲。其中以鹿科动物最为有名。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

政治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现任主要领导

经济

截止2021年末,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1354.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5%。 两年平均增长1.0%。第一产业增加值327.10亿元,增长7.1%,较2012年增长47.0%,年均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450.20亿元,增长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较2012年增长67.6%,年均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577.50亿元,增长6.3%,较2012年增长105.9%,年均增长6.6%。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2:33.2:42.6。

第一产业

2021年末,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58.50亿元,比2012年增长42.5%;2021年末,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5.78万公顷,粮食产量685.5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13.4%,比2012年增长18.4%。从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看,农业虽仍居首位,但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53.2%下降到2021年的51.6%,下降了1.6个百分点;牧业呈上升趋势,同2012年相比,2021年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5.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为1497240公顷,粮食实际产量为579.12万吨;平均亩产为2580公斤。2012—2015年实际产量持续上升,2016年、2017年略有下降,2018年达到近十年最高粮食产量7013994吨。截止2021年,粮食播种总面积达1657753.8公顷,比2012年增长10.72%,年均递增1.14%。

截止2021年,粮食实际产量为137.1亿斤,较2012年粮食产量增加21.3亿斤,比2012年增长18.36%,年均递增1.89%;平均亩产2760公斤,比2012年增长7.0%,年均递增0.75%。

呼伦贝尔地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其中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占比较大,2012年玉米的平均价格为1.6元/公斤,2022年玉米的价格为2.2元/公斤,涨幅为37.5%;2012年大豆的平均价格为4.1元/公斤,2022年为6.1元/公斤,涨幅为48.78%。

呼伦贝尔市稳豆减薯。2012年呼伦贝尔市谷物播种面积为727020公顷,占总面积的48.56%;豆类播种面积为691686.67公顷,占总面积的46.20%;薯类播种面积78533.33公顷,占总面积的5.24%。粮食种植结构2021年谷物、豆类、薯类占比由2012年的48.6:46.2:5.2调整为55.8:41.8:2.4。豆类、薯类占比呈下降趋势。

2012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共涉及4个旗市区1419万亩耕地,完善土地承包合同面积1225.82万亩。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9.3万人,782个村组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呼伦贝尔市推行“田、林、路、井、电、技”六配套和“一增四改”种植模式,2021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572.76万千瓦,较2012年增加191.78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131万公顷,较2012年增加26.2万公顷。

2012年-2021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均稳定在1000万(头)只以上。2021年末,牲畜存栏1085.32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037.62万头(只),生猪存栏47.70万口。打草量90万吨。

2012-2021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累计205亿元,农田水利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地保障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保障了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占比由2012年的53.3:7.8:34.7:2.9:1.3调整为2021年的51.6:4.8:40.1:2.0:1.5。牧业产值占比较2012年占比提高5.4个百分点,农业产值占比较2012年低1.7个百分点。呼伦贝尔市完成160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其中玉米200.01万亩、大豆916.17万亩、水稻73.77万亩、小麦418.97万亩。

2021年末,呼伦贝尔市引进的阜丰集团、首农、中荣、伊利股份、塞尚等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数超17万户,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121家,玉米、肉羊等8个产业集群总产值达460亿元。已创建市级及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数量达36家,联结合作社255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

呼伦贝尔市被认定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呼伦贝尔草原肉羊产业集群已打造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草原短尾羊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畜禽新品种”。呼伦贝尔物产供应链平台建成运营,中俄蒙物产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呼伦贝尔草原羊肉、黑木耳分别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牛奶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伊赫塔拉、中荣食品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蒙字标”认证。

呼伦贝尔市围绕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等优势粮油作物,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扩大农机装备应用。2017年,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7.5%,其后逐年上涨,2021年综合机械化水平94.97%。截止目前,呼伦贝尔市被认定为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扎兰屯市认定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第二产业

呼伦贝尔市企业新建、扩建及持续技术更新改造,形成了电力、热力、煤炭、煤化工、有色金属、水泥、木材加工、造纸、制药、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等强大的工业体系。202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80.47亿元,比2012年增长93.4%,年均增长3.8%,2021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2.0%。2021年,全市煤炭产量为9482.20万吨、发电量380.09亿千瓦时、铜金属产量6.5万吨、铅金属产量7.71万吨、锌金属产量20.56万。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1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2.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4.1%,形成了新能源、生物和节能环保三大产业。其中,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末户数达18 户,新能源发电量18.8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0%;生物产业包含全市全部医药制造业,2021年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246吨,中成药222.5吨。

2021年,全市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6.1%。到2021年末,全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11户,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26.3%,企业研发费用3.67亿元。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0.63亿元,利润总额97.08亿元,全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5.9%,较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户数达到8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户数比重的62.5%;民营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值205.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32.7%。

2013-2021全市电网投资(主要指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及以下及相关配套电网项目)完成投资118.6亿元,有力保障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电力输送。

2021年底,呼伦贝尔电网累计并网发电装机852.27万千瓦,其中:火电712.3万千瓦(含自备电厂7.1万千瓦),水电25.75万千瓦(含接入黑龙江省电网的尼尔基水电25万千瓦),风电77.54万千瓦,太阳能36.68万千瓦(含分布式1.58万千瓦),全网累计发电量393.34亿千瓦时。2021年底,呼伦贝尔地区电网与东北主网联络,外送能力560万千瓦。

呼伦贝尔市能源结构向煤炭,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延伸。“十四五”时期,以低碳绿色发展为基础,改造提升优化电力、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推进煤电、有色金属、化工等产业低碳转型;培育生物科技、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农畜林产品加工,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工业制成品比重;发展风、光、氢、生物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能源和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十四五”时期,呼伦贝尔市将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工业”作为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优化升级电力、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生物科技、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幅提高农畜林产品加工、生态文旅、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所占比重,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现代产业体。

第三产业

呼伦贝尔投资主体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二产投资比重较2012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三产投资比重较2012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2021年,民间投资约占总投资比重的45.3%。2021年,呼伦贝尔第三产业增加值577.50亿元,年均增长6.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2.6%,较2012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1%。

2012-2021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4.3%。2021年,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0.0%、8.0%和14.3%。

2012-2021年,呼伦贝尔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31.9%下降为31.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由2012年的15157元升至2021年的22557元,增长48.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由2012年的6818元升至2021年的16452元,增长141.3%。居民消费特点已从基本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传统的衣食住行向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等升级类转化。2012年以来,呼伦贝尔中心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累计上涨21.7%,年均上涨2%,涨幅波动较大,逐年呈现下降趋势。从各年指数来看,2012年CPI指数最高为104.5,2016年居民指数下降为100.5,2019年CPI为102,随着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呼伦贝尔中心城旅游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下滑,2021年CPI为99.1,是首次下降。

呼伦贝尔外接俄蒙,有1723公里的边境线,占全区边境线总长的41%,沿边有8个国家级口岸。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57.72亿元。其中:进口完成107.67亿元,出口完成50.0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占自治区比重12.8%。

市服务业行业类别逐步增加,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据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涵盖13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46个行业大类,195个行业中类,481个行业小类。截至202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已经发展为10个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45个行业小类。牙克石市寒地汽车测试、 满洲里市市国际货运代理等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经济发展布局

在产业总体空间布局方面,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岭东、岭西、岭上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商贸物流、会展商务、通航产业、冰雪体育等产业;大兴安岭东部地区重点发展生物科技、高端乳业、智慧农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临空产业、清洁能源等产业;大兴安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口岸经济、生态旅游、生态草业、智慧牧业等产业;大兴安岭上地区重点发展生态林业、碳汇经济、森林康养、耐寒测试、冰雪旅游等产业。

交通运输

呼伦贝尔市拥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滨洲铁路、G10高速和绥芬河—满洲里公路贯通全市,拥有海拉尔、满洲里市两个国际航空港和扎兰屯、鄂伦春两个支线,已开通至俄罗斯蒙古国及北京、呼和浩特市哈尔滨市上海市广州市等50余条国际国内航线;对外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毗邻,是中原地区仅有的一座中俄蒙三国交界城市,拥有满洲里、黑山头等8个国家级口岸。

铁路公路交通

呼伦贝尔市铁路隶属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境内共10条铁路,总里程2040.4公里,运营里程2027公里,复线率27.3%,路网密度80.1公里/万平方公里。2021年全市铁路货运量16733万吨,与2012年比增长5.1%。滨洲线呼伦贝尔境内全线共设车站15个,主要车站有扎兰屯站博克图站牙克石站海拉尔区站、满洲里市站。

呼伦贝尔市公路总里程29028公里。按照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659公里、一级公路639公里、二级公路2145公里、三级公路4666公里、四级公路20293公里、等外公路626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达到11.47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12年上升37.9%。全市基本形成以4条高速、5条国道和9条省道为骨架的“四横三纵、十四出口”国省干线公路网。全市106个乡镇(苏木)、795个行政村(嘎查)具备条件的全部通硬化路。

2021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43.55万辆,同比增长9.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9.65万辆,同比增长9.6%。

2021年呼伦贝尔市铁路、公路完成货运量16732.79万吨,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铁路货运量8862.99万吨,增长4.9%;公路货运量7869.80万吨,增长20.9%。民航行货邮吞吐量1.78万吨,增长15.8%。铁路、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493.10亿吨公里,增长7.1%。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345.94亿吨公里,下降3.4%;公路货物周转量147.16亿吨公里,增长17.0%。

航空交通

至2021年末,全市拥有4D级支线机场2座,4C级支线机场1座,通用航空机场6座,初步形成“4+6”机场群布局。开通了到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武汉、香港特别行政区、蒙古乌兰巴托、韩国首尔、日本熊本等国内外多个城市的航线。

原海拉尔东山国际机场于2011年正式更名为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主要机场,是国家一级4C级机场,距海拉尔区市区3公里,距呼伦贝尔牙克石市70公里。1932年9月,海拉尔东山建成简易机场;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航空处在海拉尔东山机场筹建导航点,1950年7月,海拉尔站正式运营;1955年,海拉尔东山机场正式更名为中国民航海拉尔站,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北京航线管理处。1956年开通平壤—海拉尔—赤塔国际航线。2018年,呼伦贝尔机场荣获2017年度“最佳支线旅游机场”称号。2021年旅客吞吐量182.5万人次,全国排名第65位,全年起降1.7万架次货邮吞吐量5459.9吨。

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距市区14.2公里处,是民航支线机场,建设飞行区等级为4C。该机场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营运 ,开通飞往北京、呼和浩特市哈尔滨市、海拉尔、满洲里市、漠河等城市的航线。2021年旅客吞吐量15万人次,全国排名第199位;全年起降5.5万架次,货邮吞吐量35.6吨。

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Manzhouli Xijiao Airport)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西南9公里处的一座民用机场,毗邻俄罗斯和蒙古,与中俄国界线最近距离约7公里,为满洲里市及其周边地区提供航空服务。该机场于2003年4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11月28日试飞成功,2005年2月25日正式通航。机场占地面积212.2公顷,飞行区等级为4D。航站楼面积为20700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高峰小时1400人次的需求。满洲里市西郊国际机场先后有来自中、俄、蒙三国的数家航空公司开通了北京、上海市、韩国首尔、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赤塔蒙古国乔巴山、乌兰巴托等国内外30多条航线。2021年旅客吞吐量24.6万人次,全国排名第175位;全年起降航班2800架次,货邮量269.7吨。

大兴安岭鄂伦春机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境内的加格达奇区光明街道(加格达奇区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北距加格达奇区城区8千米,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机场有1座航站楼,建筑面积4870平方米;民航站坪设3个C类机位;有2条跑道,其中民航跑道长2300米,宽45米;通航跑道长500米、宽30米 。2021年旅客吞吐量17.6万人次,全国排名第189位;全年起降2451架次,货邮吞吐量26吨。

呼伦贝尔市有通用机场6座,分别是根河市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旗、满归、陈旗通用机场,实现通用飞行与支线飞行相互协调的空中交通体系。2019年,呼伦贝尔机场与根河市、新右旗政府签订通用机场托管协议。

邮政

2021年,呼伦贝尔市邮路总长度(单程)11400公里,较2012年增加4376.5公里,快递服务网络长度投递里程(单程)9503.5公里。全市邮政营业网点192处;快递许可企业33家,分支机构166家,其中末端网点892个。全市邮路共计206条,农村投递路线157条、城市投递段道数340条。全市邮政业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面积54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0.45万人口。城市地区每天投递频次达到2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2次(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每周投递5次)。年人均函件量0.15件、快递使用量69件。

2021年,呼伦贝尔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全市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473.16万件,增长18.5%,快递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92亿元,增长30.4%。

全市电信业主营业务收入18.61亿元,增长3.9%。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8.78万户,下降2.7%;移动电话用户292.51万户,增长2.3%;移动宽带用户277.91万户,增长2.7%;计算互联网用户88.96万户,增长7.3%。

社会事业

呼伦贝尔市促进经济、人民生活、人口与就业、社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城镇化率达74.76%。

呼伦贝尔市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实施“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卫生厕所普及、行政嘎查村生活垃圾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40.9%、97.6%、87.4%。扎兰屯市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提升农村牧区道路质量,2021年末,全市98%的村(嘎查)进村主要道路为水泥或柏油;97.8%通宽带互联网;91.5%安装了有线电视;43.1%有电子商务配送点。2021年末,农村牧区77.7%有体育健身场所;80.8%有图书室(馆)、文化站;33.2%有幼儿园、托儿所。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全覆盖。2021年,全市民生支出达到324.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5%,民生投入占比连续6年高于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平均水平。

教育

呼伦贝尔市扩大新建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幼儿园98所,惠及幼儿17600余名,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4.87%;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23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4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5%。全市14个旗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持续推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率为98.5%。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至初中比例达6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自治区排名第二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职业学校被列入自治区示范校建设行列;岭东、岭西两大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参与企业数150多家。全市共有3所学校幼儿园、2个旗市区教育局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特殊教育办学对重度残疾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呼伦贝尔学院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并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1年全市有幼儿园378所,专任教师3999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74所和1412人;全市小学133所,招收学生17171人,在校学生102816人,专任教师9392人;全市初中131所,招收学生16707人,在校学生53238人,专任教师6818人;全市普通高中24所,招收学生11962人,在校学生34893人,专任教师3354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3%。

2021年全市普通高校4所,与2012年相比增加1所。普通高校专任教师1815人,招生(含成人)10862人,在校生(含成人)29398人,毕业生(含成人)7107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59.8%、79.1%、56.0%、50.8%。

截至2021年末,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到21所,在校生1.7万人,专任教师1251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6所,与2012年相比增加4所。全市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30人,招生220人,在校生1514人,毕业生267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88.5%、5.3倍、1.4%、10.6倍。

医疗卫生

2012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逐年发展充实,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呼伦贝尔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面对“新冠”疫情,加强监测预警、医疗救治、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选派医护人员对外驰援,展示了呼伦贝尔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综合水平。

2021年,呼伦贝尔市各级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经费支出39.6亿元,年均增长8.7%。

  截至2021年末,呼伦贝尔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919个(不含个体诊所)。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5321张,与2012年相比增长15.5%,其中医院12624张,卫生院1881张,妇幼保健站(所)149张。

2021年,呼伦贝尔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2233人,执业(助理)医师8611人,注册护士9658人,药师(士)1177人,技师(士)1199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26.4%、16.0%、49.2%、7.6%、30.0%。截至2021年末,全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10.0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员3.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4人。

 2021年,呼伦贝尔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为99.79%,乙肝疫苗接种率99.81%,流脑疫苗接种率99.81%,乙脑疫苗接种率99.77%,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0.19、0.07、0.29、0.22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5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6.43%,以上指标均达到国家和呼伦贝尔市《两纲》要求的目标值。呼伦贝尔市人均预期寿命77.9岁。

科技

2021年呼伦贝尔市属科技机构10个,与2012年相比增加2个;2021年从业人员1138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13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2.4倍、1.3倍。截至2021年末,全市市属科技机构研究领域扩展到畜牧兽医、草原、蚕业、林业、流行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农业、情报等领域,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72人,中级职称人员247人,初级职称人员101人。

2012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政府及相关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呼伦贝尔中科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2021年全市鉴定科技成果42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29项,合同成交金额2.05亿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35.5%、5.5倍、1.2倍。2021年全市启动“科技兴市”三年行动,大豆优质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生态草牧业”和“黑土粮仓”2个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稳步推进,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文化

截至2021年末,呼伦贝尔市有公共图书馆17个。艺术表演团体13个,从业人员733人;群众文化事业机构214个,其中群众艺术(文化)馆17个,旗市区级博物馆41个,苏木乡镇文化站104个,“三馆一站”覆盖率146.5﹪。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95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83个,覆盖率97.8﹪。2021年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72%,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71%。

呼伦贝尔市已认定各类不可移动文物79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8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123项。

人民生活

农牧民收入。呼伦贝尔市连续九年粮食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连续七年在160万公顷以上,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的8807元/人,2021年的19558元/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2012年增长122.07%。

工资性收入。2021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264元,较2012年增加38266元,增幅达87.0%,年均增速为7.2%。

批发零售业工资收入。2021年,呼伦贝尔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较2012年增加44260元,增长1.4倍,年均增速为10.1%。

民生领域工资收入。2021年,呼伦贝尔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教育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2128元,较2012年增长59.7%,年均增速为5.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7359元,较2012年增长46.6%,年均增速为4.3%。

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收入。2021年,呼伦贝尔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为98.6亿,比2012年增长了78.9%,年均增长6.7%。

2021年,呼伦贝尔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9亿元,与2012年比增长41.0%,年均增长3.9%。其中,商品零售额突破277亿元,与2012年比增长43%,年均增长4.1%。2021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2元,比2012年的6818元增长141.3%。

“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9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2.32万人,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25.72万人;实现就业扶贫4.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的水平。

2012-2021年呼伦贝尔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27.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12年以来持续稳定在4%以内。截至2021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105.3万人,其中,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最多,达到52.0万人。

2021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全社会从业人员分别为42.6万人、10.7万人和52.0万人。从从业人员构成来看,三次产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0.4%、10.2%和49.4%,与2012年的46.5%、14.5%和39.0%相比,第一产业减少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减少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10.4个百分点。呼伦贝尔市三大产业就业结构的高低排序由2012年“一、三、二”的发展型模式提升到2021年的“三、一、二”的就业模式。

女性就业

2021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女性从业人员为10.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9.0%,比2012年的33.0%,比重提高了6.0个百分点。在部分行业中女性从业人员较为集中,比重超过半数。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女性从业人员比重最高,达到70.4%,其次为金融行业女性从业人员比重为66.2%;教育行业女性从业人员比重排到第三位为63.3%。

新兴产业就业

2021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较2012年增长7.4%。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金融业从业人员达到1.7万人,年均增长5.5%。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采矿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分别较2012年减少2.4万人和1.0万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较2012年增加0.1万人。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主力军由传统能源产业逐渐向新能源、新产业行业聚集。

社会保障

呼伦贝尔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2012年的107万人增加到143.7万人,增长34.3%,年均增长3.8%。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138万人增加到143.2万人,增长3.7%,年均增长0.4%。

呼伦贝尔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2012年的17.8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6.7万人,下降62.4%,年均下降6.9%。社会保障兜底网对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保障标准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升。全市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0501张,比2012年增加8452张,年均增长45.8%。

城市建设

国家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2010-2019年全市总计棚改173207套,其中2013-2019年棚改151209套。棚改的投入带动了房地产投资,改善了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 

在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城镇化率逐年提高的同时,城镇建设步伐逐年加大,推动了房地产业发展。2011年以来商品房投资和销售逐年上升,2014年房地产市场达高峰。2021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住房拥有面积27平方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拥有33平方米,其中主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超40平方米。2021年,呼伦贝尔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97.5%,比2012年提高了11%,年均增长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5%,比2012年提高了12.8%,年均增长1.4%。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为365天,比2012年增加了10天,已达到全年空气质量都良好状态。呼伦贝尔巴彦托海镇巴雁镇、金河镇、图里河镇、库都尔镇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呼伦贝尔市通信行业持续升级通信基础设施,移动网络由2G、3G升级为4G、5G,光纤宽带持续升级、带宽不断扩展。2021年,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88.77万户,年均增长11.2%;移动电话用户292.51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8.78万户。2020年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启动“露天矿矿区5G网络覆盖服务”项目,是全球首个极寒工况5G+无人驾驶项目、国内第一个大型矿用自卸车5G+无人驾驶编组与电铲、推土机智能协同作业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大型矿用自卸车实现5G+无人驾驶编组运行项目。项目建设进程中,呼伦贝尔移动分公司协调建设物资,铺设光缆43.14公里,完成了矿坑作业区5G网络全覆盖,提升了5G无人驾驶作业的安全性。

生态保护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已建立起58个类型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占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21%,持续提高了大兴安岭的保育力度。内蒙古大兴安岭建立起58个自然保护地,包含8个自然保护区、15个湿地公园、9个森林公园以及26个保护小区。1998年至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地面积增加138.74万公顷。此外,近年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头鹤,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出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改善。2016年3月,扎兰屯市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生态县(市、区)”称号

历史人文

扎赉诺尔文化

扎赉诺尔文化是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生活在今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呼伦湖流域地区的扎赉诺尔人创造的文化。是中国草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组成部分。

1933 年,扎赉诺尔煤矿发现第一颗人颅骨,日本古人类学家远藤隆次将其定名为“扎赉诺尔人”,与山顶洞人同属蒙古人种,处在新人阶段,是亚洲及中国北方现代人类早期阶段古人类的代表。截至目前,共发现十六颗“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1978 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彦莳根据林一璞所采木质标本做 C14 测定,测得年代为11460±230 年。扎赉诺尔遗址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得到了确认。扎赉诺尔区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以及狩猎对象方面。郝思德在《“扎赉诺尔人”及其使用的骨器》一文中指出“扎赉诺尔人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为石器和骨器,其中以骨鱼镖、骨刀梗和骨锥最具特色,扎赉诺尔人狩猎的对象主要是第四纪更新世的哺乳动物群。”林黎明在《扎赉诺尔与扎赉诺尔文化》一文中对:“扎赉诺尔出土的斧形石器、骨角器、骨枪头、鱼叉等生产工具及装饰品进行了研究。《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一书中,对扎赉诺尔人的压削、镶嵌、打磨、制陶等技术及骨刀梗、骨锥、骨鱼鳔几种典型生产工具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扎赉诺尔人使用的生产工具,表明他们以狩猎生活为主,生产技术则代表了扎赉诺尔文化的成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参与下,2018年6月出版了60多万字的研究文集《扎赉诺尔文化考论》;2018年3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专家学者开展扎赉诺尔人类颅骨化石的研究工作。在准确测定扎赉诺尔人类头骨化石年代的基础上,报请国家文物局、自治区文物局后,对蘑菇山旧石器遗址进行科学、系统发掘,展现扎赉诺尔地区的以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直至草原文化为代表的扎赉诺尔古代文化。

哈克文化

哈克文化是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三处古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2001 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第一期发表了赵越先生的《论哈克文化》一文,文章中首次提出和命名了“哈克文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哈克镇频频发现细石器、人骨、陶片等,2001 年 9 月,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对之进行了深入调查并试掘,发现几处遗址,且都处在河岸一侧的二级台地上,故将三处地点统称为哈克遗址,为哈克文化的命名提供了依据。三次文物普查,在呼伦贝尔境内发现 280 多处细石器遗址或采集地,其中就有属于新石器时期的哈克文化遗存。2002 年 8 月,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的中国北方八省、市、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赵越对哈克文化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地介绍,研究与探索得到了与会 60 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同。2003 年 8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海拉尔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哈克遗址第一地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图二、三)。2010 年 10 月,出版《哈克遗址 2003 ~ 2008 年考古发掘报告》,正式确立“哈克文化”。《哈克遗址发掘报告》认为:哈克文化的命名“为中国史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哈克文化的发掘及研究成果,从呼伦贝尔生态环境与哈克文化经济形态的关系、东北地区玉器源头及功能、哈克遗址人群体质的人种鉴定等方面,对哈克文化重新进行梳理和解读。2016 年 6 月 20 日,海拉尔举办首届中国哈克文化国际研讨会,与会的 30 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哈克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观点,最终认为哈克文化是近年来新石器时代草原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发现。

哈克文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含有绳纹陶的地层遗存为代表,时间大致为距今 8000 - 6000 年,是不晚于兴隆洼文化的遗存,为哈克文化早期;第二阶段以辉河水坝遗址为代表,是哈克遗址的第六层遗存,出土饰网格状线纹的平底陶器,距今 6000 - 5000 年间,为哈克文化中期;第三阶段以辉河水坝 、哈克遗址第五层遗存为代表,距今 4000 年左右,为哈克文化晚期。

哈克文化先民为北亚蒙古人种,历经东胡、鲜卑、辽朝、室韦等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几千年间,一直保持着渔猎和游牧业,以采集业为补充,没有农耕的经济形态,生产工具也是以细石器为主,还有骨器、木器及少量陶器等。哈克遗址玉器的发现,说明哈克文化与辽西地区东北亚地区的文化均存在联系,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中最北部的一元,不仅为东北亚文明探源提供重要的证据,也为蒙古族源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参考。

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遗址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一处内有石刻祝文的天然大型山洞,经考证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

米文平在1980年7月30日下午4点,发现了嘎仙洞石刻祝文。嘎仙洞离地面25米。洞口高12米,宽19米,洞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20余米,犹如大厅,可容数千人。祝文刻在距洞口很近的西侧石壁上,共19行201字。字体古拙,为汉字魏书,介于隶楷之间,具有较浓厚的隶书的意味。8月10日新华社发电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并以8种外语文稿向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嘎仙洞《石刻祝文》被列为新中国考古学重大发现之一,1988年1月13日嘎仙洞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此祝文的内容与《魏书—礼志》中所记载的一文进行对比,可以看的出来两处内容大抵是相同的,拓跋焘拓跋焘于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拜祖《石刻祝文》,与《魏书》记载甚相符合,但《魏书》字句有所删改,而石刻才是历史当时的原始档案,对《魏书》起到证实与补史的作用。在《魏书-乌落侯传》中也是有关于这件事情的相关记录的。将这三者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在嘎仙洞中出土的文物,《魏书》中所记载的“大鲜卑山”指的就是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刻祝文的发现,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从历史意义来看,嘎仙洞的发现,是解开鲜卑族千古之谜的重要钥匙。

成吉思汗征战呼伦贝尔草原

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蒙古帝国时期的呼伦贝尔地区就是蒙古部的故乡。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和大妃弘吉剌·孛儿帖及后妃也遂也速干这四位是生长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女性。诃额伦是弘吉剌部斡勒忽纳兀惕氏族人,她家的牧地在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之间。这是块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好的草场,河流湖泊泉水密布,牧草茂盛。草原上流传着这里是“美女的故乡”,很多外氏族的男人都慕名不远千里来此娶妻。

蒙古秘史》《元史》等史籍中均有记载:1200-1202年间,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部在呼伦贝尔地区打了几场决定性打仗。

1200年,与贝尔湖畔的塔塔尔族等五部展开激战,击溃了塔塔尔三部联军,大获全胜。

十二世纪末,十三翼之战。铁木真与札木合曾三次结为安答,铁木真夺回弘吉剌·孛儿帖后他们一起驻牧。后来札木合看到铁木真势力渐强,便离开他单独驻牧。 1189年,蒙古乞颜氏贵族推举铁木真为汗,成为这个部落的最高首领。札木合听说后非常气愤,便借其弟察儿因抢铁木真属下的马群被杀之机,纠合三万骑分成十三冀攻打铁木真。成吉思汗也将其属下一万三千骑组成十三翼迎战。结果由于力量悬殊铁木真被打败。但因札木合在呼伦贝尔西南方的答阑巴勒主惕草原虐杀俘虏引起不满,许多部落的人投向铁木真,其势力反而壮大。铁木真在此役中能与札木合抗衡,其军事才能开始成熟,是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的开端之战。

1201,特尼河(今陈巴尔虎旗东北部海拉尔河的支流特尼河附近)大战。一场恶战,第二次打败了札木合联军。

1202年,阔亦田之战。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中,成吉思汗与王汗联军在阔亦田(今呼伦贝尔地区陈巴尔虎旗境内海托尔河北岸支流莫尔格勒河)击败北乃蛮部的战斗。阔亦田之战,是铁木真与札木合联合军的最后一次决战,也是争夺蒙古部领导权的最后一战。至此,铁木真成为蒙古部的唯一首领。

1202年,灭塔塔尔之战。铁木真将塔塔尔族残部合围在了哈拉河之畔。面对着杀死俺巴骇汗、也速该汗,和蒙古部做了近50余年宿敌的世仇部族,铁木真将塔塔尔部高于车轮的男子全部杀死。其余的妇女儿童,则尽数掳掠为奴。从此,塔塔尔部这个古老部族在草原的江湖里彻底消失,并入到蒙古的阵营之中。

1202年,成吉思汗占领呼伦贝尔大草原后,便把这里作为他的武库、粮仓、练兵场。每当年岁荒歉或军事不利,他便率部来呼伦贝尔休养蓄锐,以图再战。使之成为其后铁木真同克烈部、乃蛮部作战的后方基地。几次重要的战役都是在呼伦贝尔境内进行的,当他在1203年合兰真沙陀之战被克烈部王汗打败仅剩19人时退回呼伦贝尔,在贝尔湖、呼伦湖畔修养士马。后来又在新巴尔虎左旗的罕达盖地区整军建制、增强了战斗力,1203年从呼伦湖畔出兵灭了克烈部王汗,1204年又在呼伦湖畔祭旗出征,消灭了最后的政敌乃蛮部。成吉思汗帖木真.在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中,征服了呼伦贝尔地区的各部落,全面控制了呼伦贝尔地区。

蒙古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确立了诸王分封制。将呼伦贝尔及其周嗣地区作为封地,分封给他的四个弟弟,加强对呼伦贝尔及东北地区的控制。

宝格德乌拉山祭山活动

草原蒙古族牧民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和七月初三在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乌拉山举行草原最大的民间祭祀活动。宝格德乌拉山距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正南45公里,海拔922.3米。宝格德乌拉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最大的敖包 民间祭祀活动源远流长 据传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日被敌军袭击,成吉思汗率残兵退到宝格德乌拉山下。此时,将士们又饿又累,成吉思汗只好命令部队登上宝格德乌拉山躲避敌军。上了山后成吉思汗仰望"长生天"长叹道:"难道我命该如此吗?大山,请保佑我"。霎时,云雾缭绕,山上山下一片云海,敌军追来时怕有埋伏,不敢进兵,等了三天三夜成吉思汗的援兵来到了山下。成吉思汗在山上挥动令旗指挥将士们,一举歼灭了敌军。成吉思汗徒步下山后,抚胸告天:"我得以免灾,我之区区性命,被宝格德乌拉山所搭救,日后我必常常祭祀此山,我的子子孙孙当与我一般祭祀"。说完,他向着太阳把腰带挂在脖子上,将帽子放在右手上,屈身拜了九拜,洒马奶酒以祭。从此,每当绿草如茵,鸿雁北归时,草原上的牧民就进行祭山祭敖包活动。

祭祀期间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自发地聚集在宝格德乌拉脚下,男人祭山,妇女人围着大山转三圈进行祭祀活动。祭祀活动由高僧主持,他们坐中间诵经,群众坐在两边,共同分享祭祀肉食,这个称之为"敖包贺喜格",意思是敖包的福禄。人们都期待着能分享这一口福。之后举办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文艺演出等,从早到晚,非常热闹,而且在山前许个愿是很灵的,人们都祈祷大山保佑草原上的生灵兴旺平安。

呼伦贝尔宝格德乌拉山举行祭山仪式祈求风调雨顺:该祭祀盛会堪称呼伦贝尔乃至内蒙古境内最神圣最纯粹的祭拜,只要你敬畏“腾格里”(长生天:蒙古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蒙古语读作“腾格里”),就可以来到这里为家人朋友祈福祝愿。每逢这两个日子,方圆几百里,成千上万的牧民如期而至,场面热闹非凡。蒙古族祭天 祭地 祭敖包等祭祀活动 客观上反映了蒙古人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知和把握 认为只有不断地适应和尊重自然 才能利用和保护好自然 使 长生天 赐予的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百年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是俄罗斯帝国1897年动工修筑、1903年建成通车并经营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它全长约2500公里,其干线从俄境西伯利亚铁路的赤塔车站向东南,由满洲里市入中国境内,中经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东至绥芬河出境,与俄境乌苏里铁路连接南抵符拉迪沃斯托克。支线从哈尔滨南下,经长春市、沈阳(辽宁省)至大连市、旅顺,呈“丁"字形路线纵横贯通全东北。

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俄罗斯将长春至大连的南段支线路权转让给日本,日本改称其为南满铁路。在东蒙古(即内蒙古东部)地区,中东铁路的西段(通称“滨州线",即哈尔滨至满洲里线)横贯了呼伦贝尔、西布特哈(今呼伦贝尔市东部)和通辽市东北部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后旗。1896-1903年,俄罗斯帝国,以哈尔滨市为中心,西至满洲里市,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市大连市)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苏合办。抗战胜利,全线合称中国长春铁路。

中东铁路在东蒙古地区有大小车站80多个,在呼伦贝尔境内从满洲里至兴安有大小38个车站,现今保留的中东铁路遗迹有满洲里站、海拉尔站、牙克石站博克图站扎兰屯站等。

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仅仅一年后,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将中东铁路的长春至大连区间,交予日本经营。其它中东铁路线路继续由沙俄掌控,直至1922年苏联成立后才由原沙俄独自经营变为中苏共同经营。1935年3月,苏联擅自把中苏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以1亿4千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在华的傀儡政府伪满洲国。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条铁路又开始由中苏共同经营,直到1952年12月31日,苏联将全部中东铁路权交由新中国政府,自此中东铁路彻底回归中国。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

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以中东铁路为主干、哈尔滨市为枢纽,满洲里、绥芬河为节点,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高效运转的国际秘密交通网络。1919年,在列宁的领导下,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成立。共产主义国际一建立,便与中国革命运动紧密相连。当时通往苏联的交通线分为海路和陆路。海路要从上海市乘船,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或日本长崎等地,陆路要从张家口市往北或从延安市往西去苏俄。但以上几条线路都不如走中东铁路便捷。

共产国际成立不久,在伊尔库茨克成立了远东书记处。1920年初,远东书记处率先在满洲里市建立了一个中转站,而后又陆续在哈尔滨市大连市、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联络处,逐步形成一条跨国的马克思主义东北亚各国传播的红色之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华大地得到广泛传播,同时也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步伐。

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尼克尔斯基,也是通过满洲里抵达上海市出席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在为国共合作穿针引线的过程中,多次途经满洲里往返中国和苏联。俄共(布)代表吴廷康曾6次途经满洲里。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张太雷、陆定一、张琴秋、伍修权、邓恩铭等许多革命志士,都曾在满洲里市这条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上留下寻求真理的红色足迹。

满洲里红色交通线是六大代表出入线。中共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到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满洲里地下交通员们共护送了71名代表安全出境。六大结束后,在交通员的协助下,又有56位代表从满洲里安全入境回国。

满洲里红色交通线是隐蔽斗争生死线。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为把满洲里变成反苏、反共的前哨阵地,在这里建立了40多处警察、宪兵和特务机构,实行残暴的特务统治。为加强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的工作,1931年11月,组织上选派锡伯族女党员李芳前来满洲里协助纪中发创建国际秘密交通站——晋丰泰杂货铺。在满洲里工作两年半的时间里,她护送了包括许光达在内的70多名同志出入境。

从1920年建立到1937年被破坏,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的地下交通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护送革命同志安全出入中苏国境,传递重要信件、情报和资金,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条红色之路。

海拉尔要塞遗址

海拉尔要塞遗址是现存海拉尔北山的一处由上世纪三十年代关东军为进攻苏联修筑的要塞,是日本关东军修筑的 14 处军事工事中最大的两处(另外一处是东宁要塞)之一,海拉尔要塞曾被日本关东军称为 东方马其诺防线 和北满永久要塞。修建军事要塞的战略意图主要是日军进攻苏联时用以掩护和支援关东军大部队。海拉尔要塞于1934 年 6 月动工1937 年末竣工。这些庞大的工程是由数万中国劳工的血汗和生命构筑的,他们大多是以招工的名义骗来,还有一些是被强行抓来的。工程完工后,关东军为了灭口,将他们分期分批的杀害,埋在海拉尔河东岸的万人坑中,地下工事一天天的延伸,万人坑的白骨一天天的增多,在这些不幸的人中有个叫张玉甫的人,他在一个的夜晚冲破层层围栏逃了出来,成为唯一幸存者,目前,在海拉尔区河东岸,仍保留着“中国劳工万人坑”遗址。

海拉尔要塞也称海拉尔筑垒地域,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在东北地区边境设立的17处军事工事中最大的两处之一(另一处为黑龙江省东宁要塞),1934年6月动工,1937年末竣工。

海拉尔城区西、北、东三面地形突起,北部的敖包山是市区的制高点。站在这里环视无阻,俯视城区一目了然。海拉尔要塞就是利用城市四周高地建立了5个抵抗枢纽部(阵地),另有10个辅助阵地,共占地21平方公里。以各抵抗枢纽部为防御主阵地,以设立在各抵抗枢纽部空隙间高地的辅助阵地为策应,从整体上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侵华日军海拉尔区要塞是以敖包山、北山阵地为主体,由地上与地下相连通的两部分组成,地下工事距地面17米至19米,采取地下掘进式和开掘式建成。各抵抗枢纽部都有数个火力支撑点,修筑诸多钢筋混凝土永备火力点、指挥所和观察所及榴弹炮山炮步兵炮迫击炮发射阵地,还有钢筋混凝土掩蔽部、钢筋混凝土顶盖工事和堡群。据军方专业人员评价说,该阵地地下工事具备 防毒、防水、防化学等功能, 认为是当时较高质量的军事工程。

北山阵地是海拉要塞地上地下工程最为复杂、规模最大、各种设施最全的环形防御阵地,是整个军事工事的指挥中心,当年日本关东军第80混成旅团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如今,这里已被开发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区纪念园。

从 1945 年 8 月9 日起,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侵略者开展了远东战役亦称满洲战役,在中苏、中蒙全长约 4800 公里的边界线上展开, 参与对海拉尔日军作战的部队前后加起来总兵力约 3.5- 4 万人,是当在海拉尔日军的 4 倍以上,日军地面外围工事已大部被苏军摧毁,只能依托其坚固的地下工事死守不降。 8 月 15 日 14 时日,军通讯队长板垣少校将从无线广播中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经过几天的激战,日军在海拉尔等国境筑垒防线全线崩溃,直至8月20日,日军举白旗投降。俘虏日军人员约 5000 人,击毙约2600人。

诺门罕战争

诺门罕战争亦称诺门坎事件,是1939年在今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带以及今蒙古国哈拉哈河及其支流胡鲁斯台河两岸进行的一场战争,参战双方为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

1939年5月4日,蒙古军第24国境警备队的牧马人由西岸赶马群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伪满兴安北警备军骑兵哨所的士兵立即开枪阻截,并乘马追赶,将蒙军连人带马赶回西岸。于是,双方不断在这一地区展开争夺战,战争不断升级。关东军早有在这一带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想法,占领其东部哈拉哈河地区,作为下一步入侵苏联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以联合德国从东西两线夹击苏联。

日本关东军接到伪满兴安北警备军的报告后,认为战机已经来到,立即派出第23师团骑兵联队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军高地攻击。蒙军居于劣势,主动撤向河西。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也开始向出事地区集结兵力。随后,苏军统帅部任命格奥尔基·朱可夫为前线指挥官,日本关东军则先后任命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和荻州立兵中将任诺门罕战事司令官。

双方不断向诺门罕地区增兵,并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空战和地面攻势,日军还向苏蒙军进行了细菌战。据当地一些经历过这场战争的老人讲,日军当年在甘珠尔庙、阿木古郎、将军庙一带集结大量军队、坦克和飞机,修建了野战机场,并在诺门罕地区上空与苏联红军飞机大战多日。

这场战争从1939年5月4日开始,到9月16日停战,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伤6万余人。无论空战或坦克战,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日本关东军在这一片不足600平方公里的沙丘地带,损耗5.4万余兵员和大量重武器,最后进行细菌战,首次使用了鼠疫伤寒病菌等生化武器,但仍然遭到失败,被迫停战讲和。日本史学家称这次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与蒙古国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战场遗址现已辟为旅游区,在诺门罕布尔德苏木建有战争遗物陈列馆供游人参观。

风景名胜

民俗文化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的民间舞。它因地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哈根麦勒格”等几种不同称谓。

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聚居区,“鲁日格勒”舞是对其民间舞的统称,多为妇女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据考证,“鲁日格勒”的汉语意思为“燃烧”或“兴旺”,达语“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

“鲁日格勒”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古代达斡尔在春意微透的夜里聚集在村头的草坪上,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手舞足蹈,你呼我唤,于劳动之余以舞蹈形式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鲁日格勒”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鲁日格勒”以群舞为主,多表现狩猎生活和劳动场面,舞蹈中有采集、提水、捕鱼、飞翔、鸟纲斗闹的内容及舞蹈形象。

达斡尔族服饰

2014年11月,达斡尔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族男子头戴皮帽,身穿旗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属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棍球竞技运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聚居区。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运动,球棍选择根部弯曲、枝干挺直的栎木削磨加工而成。球大小如棒球。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运动是传统曲棍运动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体育中的一项绝技,国家体委在1989年命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曲棍球之乡”。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祝融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春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还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民间习俗。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活动习惯在每年的春季举行,届时人们带着好酒好肉及帐篷等物,举家骑马到预定地点参加活动。节日期间,夜间在篝火周围请萨满跳舞,祭神祭祖;白天则举行赛马、射箭、射击、摔跤及唱歌、跳舞、讲故事、下棋、玩木牌等文体活动。

鄂伦春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

2008年第二批传统音乐类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族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通用文言文。鄂伦春民间音乐主要有山歌体的“赞达仁”、歌舞曲“吕日格仁”、宗教歌曲“萨满调”等。

鄂伦春民歌常常即兴填词演唱,只有传统民歌有比较固定的歌词和曲调。民歌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赞达仁”,“赞达仁”多指山体民歌,包括各类小调,具有旋律高亢刚健、悠扬跌宏的特点。民俗音乐歌词大量反映的是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和婚姻爱情,除此之外,还有在劝酒、定亲、出嫁、祭礼等场合唱的仪式歌。

赞达仁鄂伦春族民歌中主要的音乐形式。在鄂伦春语中,赞达仁的词义本身虽然是指山歌小调类型的民歌,但也泛指歌舞曲以外的一切民歌。就其内容而言,它包括悲歌、情歌、儿歌、摇儿歌等。赞达仁有无词和有词的两种形式。无词的节奏较为自由,只用衬词“哪衣呀,哪耶希哪──斯耶”等填充曲调。这类歌即兴性强,音调高亢刚健,如:有词的节奏规整,结构方整对称,有时将这两种赞达仁连起来唱一些叙事性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鄂伦春族民俗音乐得到发掘和整理。反映鄂伦春人民新生活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姑娘》等受到群众的欢迎。以鄂伦春民间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歌剧《带枪的新娘》已由哈尔滨歌剧院上演。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

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这是鄂伦春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鄂伦春族熟悉各种野兽的习性,并能根据其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猎,狩猎工具主要是枪、马、狗,以及弓箭、扎枪等。

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的游动,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他们一般以氏族为中心,在一条或几条河的流域范围内活动。冬季的住地比较固定,春、夏、秋季随着主要狩猎对象栖息地的不同而迁徙。

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族的重要特点,他们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风俗文化都体现了狩猎民族的特征。如鄂伦春人的服装,虽然受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比较单一。但是鄂伦春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狍皮文化;头戴狍头皮帽,身着狍皮衣裤,脚穿狍腿皮靴,这些皮制服装极具民族特色。鄂伦春族传统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犭罕 、熊和野猪肉鄂伦春族的传统住宅是“斜仁柱”,即撮罗子。交通工具有滑雪板、爬犁、马匹、桦皮船、大轱辘车等。

鄂温克族民歌

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鄂温克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森林狩猎民族,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意即“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们创造出了大量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生了许多口传民族文化如歌谣、神话故事、叙事诗、谜语、谚语等。

鄂温克族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它似歌似诗,有长有短,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较长的则称为故事歌“森林之舟”。鄂温克族音乐有“扎恩达勒格”“鲁克该勒”歌曲等。扎恩达勒格山歌和小调的总称。流传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扎恩达勒格接近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属于小调类的扎恩达勒格节奏鲜明,结构严谨,乐句较整齐。鲁克该勒民间歌舞。以篝火舞最为流行。歌词大都是怀念故乡、欢迎客人、赞美猎场和称颂猎手等。

鄂温克族民俗音乐,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鄂温克驯鹿习俗

鄂温克驯鹿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历史上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他们常年居住在大山的密林深处,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鄂温克人拥有中国唯一的驯鹿种群,是驯鹿唯一的饲养者,史称“鄂伦春族”。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驯鹿文化,其中包括鹿的驯养繁育技艺、鹿的脱膏和鹿奶的制作使用、制酒技艺及鹿鞍具的制作技艺、鹿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内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逐渐走出单一的狩猎饲养模式,学会对鹿产品和其他野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鄂温克驯鹿习俗集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于一体,在传统的衣食住行、医药、工艺制作等各种技能中蕴含着独特的信仰观、审美观、价值观、生态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鄂温克族瑟宾节

鄂温克族瑟宾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瑟宾节”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

鄂温克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温克猎民。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结合部,历史上,生活在森林中以打猎为生的鄂温克人,生活条件极其严酷,他们努力创造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他们在民族的-中互相鼓励,他们围着篝火欢歌起舞,于是就有了“瑟宾节”这样的狂欢节。 古时候的瑟宾节,鄂温克猎人都会聚会进行庆祝活动,各部落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酋长主持。纯朴的猎人们点燃篝火,围着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巴伊安奈”神,还举行盛大宴会。宴会结束后,猎人们继续跳舞,直到第二天黎明。

从1994年开始,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恢复了一些民间节日,其中瑟宾节在每年6月18日举行,“彩虹”歌为鄂温克族瑟宾节节日歌。

蒙古包营造技艺(苇帘蒙古包)

蒙古包营造技艺(苇帘蒙古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千蒙古包厂家蒙古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早在秦汉就以“穹庐”“毡帐”等名称见之于我国史籍,从清朝开始以满语音译和意译的方式改称“蒙古包”。

蒙古包以木头、毛绳、毡子三位一体的材料,“套脑”(天窗)、“乌尼”(伞股式辐射的子)、“哈纳”(网格状木围墙)三位一体的架木,幪毡(覆盖天窗的部分)、顶篷(覆盖“乌尼”的部分)、围毡(覆盖“哈纳”的部分)三位一体的苫毡,组合成一种最适合北方气候和游牧生产的独特民居。由于它基本上是一种“三段组合”的房屋,可以化整为零,材料也轻捷便携,可以反复使用,所以建造、拆卸、搬迁、修理都十分方便。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又称“苇帘蒙古包”,系用苇子建成。陈巴尔虎旗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自齐齐哈尔市迁至蒙古,驻守呼伦贝尔,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柳条和湖边的芦苇搭建了夏天住的蒙古包。

蒙古包营造技艺由架木荷苫毡的制作及装饰等环节构成,它集木工、刺绣、雕刻、绘画、编织等为一体,集蒙古族民间手工技艺之大成。蒙古包及其营造技艺是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长期的生产斗争、生活实践中积累形成,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巴斯克节,2011年被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俄罗斯族的节日是“耶稣复活节”,俄语称“巴斯克”节。巴斯克节从每年春分后第一个月圆的第一个星期天开始,大约在每年的4月末,节期为一星期,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春节

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开始忙碌,室内粉刷一新,圣像前精心布置、装饰。提前烤制出大量不同风味、不同造型的糕点。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开始忙碌,室内粉刷一新,圣像龛前精心布置、装饰。提前烤制出大量不同风味、不同造型的糕点。

爱新觉罗·玄烨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以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两国界河,规定除猎户外,两国百姓不得随便越界,但仍有大批俄人深入中国境内采金、代木、牧畜。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借口出兵进犯,沙俄沿东北边境大举入侵,额尔古纳河右岸沿边卡伦皆被焚毁,官兵逃散。在边防空虚的情况下,大量俄罗斯移民流入额尔古纳市境,到1907年己达1000户以上。中东铁路施工时,俄国招募大批华工前往俄国境内筑路,很多工人与当地俄国女子成婚,其后返回额尔古纳河右岸定居。俄国十月革命后,许多白俄罗斯贵族越过西伯利亚,逃亡到额尔古纳河畔,部分人渡河进入额尔古纳市境定居。这些华俄后裔联姻的后代,便被统称为“华俄后裔”,也就是额尔古纳的俄罗斯族。华俄后裔继承了俄罗斯人热爱生活的特性。他们大都能歌善舞,简单的扣子琴能拉出欢快的俄罗斯民间舞曲,不分时间地点,无论年龄大小,几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欢快地跳上几曲。在“巴斯克节”上华俄后裔更加展示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情。

历史人物

弘吉剌·孛儿帖

蒙古帝国国母,谥号光献翼圣皇后,姓博司忽儿翁吉剌,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皇后也是正宫皇后。

苏炳文

苏炳文, 字翰章,汉族,国民革命军中将,抗日名将。1892年9月生于辽宁省新民市。曾在沈阳陆军小学、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中学读书,民国3年(1914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见习教官、北京模范团排长、连长、营长等职,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随部进入俄界,担任绥芬河以东至永明城的护路任务,1921年春回国。

1930年,苏炳文任呼伦贝尔警备司令、中东铁路哈满线护路司令兼步兵第二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任黑龙江省代主席,苏炳文派兵一个团参加江桥抗战。次年2月,马占山一度妥协,苏炳文表面上对侵略者作了些让步,但却严防日方插足海满(海拉尔~满洲里)地区,静观待变。

1932年9月,苏炳文决计率部抗日,暗中疏散家属,积蓄军备,扩建队伍。10月1日,组织军民10000余人在海拉尔东头道街体育场(今苏联红军烈士陵园旧址)召开军民抗日誓师大会,宣布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苏炳文被公推为总司令,张殿九任副司令,辖5个旅,总司令部设在海拉尔。其后,苏炳文率部在海拉尔、满洲里西线地区与入侵日军展开数十次激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史称“海满抗战”。“海满抗战”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有一定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12月5日,因没有后援、缺少弹药,海满抗战失败,苏炳文率部退入苏联,后率部绕道新疆回国。

1957年,苏炳文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遭到迫害。1975年5月病故于哈尔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郑重为苏炳文平反,高度评价他在国难当头之际英勇抗日的壮举,肯定了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做出的贡献。

张贵霖   

张贵霖,1917年生人,抗日革命烈士。家住海拉尔区兴安东路(东四道街)。

1935年,张贵霖考入哈尔滨二中读书,受进步教师的影响,经常暗地里谈论抗日问题,探讨救国之道,开始逐步接受进步思想。1940年到双城五家子小学教书。1940年12月,在东北抗日联军领导的“北满执委部”成员张文芳(张世诚)的引导下,回到海拉尔,组建“海拉尔抗日救国青年读书会”。张贵霖把同学、亲戚、朋友组织起来,通过读进步书刊、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路罪行。读书会地点就在东四道街三余栈院内的一间土房内。

1941年1 0月,因走漏消息,上级通知张贵霖转移,张贵霖到原籍辽宁省海城县西柳村躲避,后被日本宪兵逮捕。张贵霖在狱中没有透露任何消息。1943年春,在海拉尔东山被秘密杀害,年仅26岁。2000年3月,张贵霖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级三

张级三(张殿卿),1935年在今海拉尔区兴华街8号开设三余栈,为三余栈掌柜。1943年张贵霖牺牲后,日本宪兵队仍经常派特务化装成店客住三余栈,监视来往店客。1944年10月19日,住在三余栈的东北抗日联军成员刘泊肖不慎被特务发现,从三余栈被捕。20日,日本宪兵队抓走张级三。21日,又将张级三次子、张贵霖的弟弟张贵彬抓走。日本宪兵队对张级三父子严刑拷打,“车轮式”审讯,始终毫无结果。12月19日,张级三被折磨致死。2000年3月,张级三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追认为革命烈士。

凌升

达斡尔族,清光绪十年(1886年)生于呼伦贝尔西索旗(今鄂温克族自治旗)官宦家庭。凌升毕业于呼伦贝尔蒙旗中学校,历任催领管理台笔帖式、骁骑校、劝学员、呼伦自治会副会长、海拉尔警察局副局长。后升佐领、呼伦贝尔副都统左右两厅帮办、全蒙联合总会副会长、辅国公、北京国务院顾问、全国善后会议专门委员、南京立法院立法委员兼东北行政委员会劝进首席代表等职,1932年3月29日任伪兴安北分省省长,1934年改兴安北省省长,1935年兼任海拉尔协和分会会长。

1936年3月1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以“通苏通蒙”的罪名,将凌升等4人杀害(据溥仪《我的前半生》记载,凌升等被处以斩首之刑),并将一批在军政机关任职的人员判刑或革职,称“凌升事件”。

凌升是傀儡政权的省长,他叛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统治,是海拉尔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杀害的伪满洲国最高级别的官员。

城市荣誉

2003年1月,国家旅游局认定呼伦贝尔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5年11月,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全国30多家新媒体参与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呼伦贝尔大草原在“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中名列第一名,获“中国最美的草原”称号。

2008年11月,呼伦贝尔市获“2008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称号。

2009年10月,由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主办的“2010年世界人居日”庆典活动上,呼伦贝尔市获“2009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8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呼伦贝尔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

2012年7月,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呼伦贝尔市入选“国家森林城市”。

2015年12月,呼伦贝尔市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2017年12月,在吉林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吉林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三届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获得“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称号;中国(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获得“2016-2017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冰雪节事”殊荣。

2019年3月,呼伦贝尔市被认定为呼伦贝尔草原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呼伦贝尔草原羊肉荣登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入围“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荣获“2019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新锐品牌”奖,在2019第五届中国农业品牌年度盛典上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19年9月,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上,呼伦贝尔市荣获“2019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2020年10月,呼伦贝尔市第5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21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呼伦贝尔市为“国家卫生城市”。

2022年1月,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综合评定,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滑雪旅游度假地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931

参考资料

呼伦湖长大了更美了.今日头条.2023-02-16

跟随海洋卫星“看”贝尔湖湖冰“生长”.今日头条.2023-02-16

万种风情的呼伦贝尔.中国新闻网.2023-02-16

呼伦贝尔最大的价值是生态.腾讯网.2023-01-07

国家旅游局又认定45座城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搜狐新闻网.2023-01-07

呼伦贝尔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内蒙古新闻网.2023-01-07

城市概况.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2023-01-07

扎赉诺尔概况.扎赉诺尔区人民政府.2023-01-07

“扎赉诺尔人”头骨年代测定结果公布 约1万年.今日头条.2023-02-16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年代测定结果发布 最远距今1万年.今日头条.2022-12-25

..2022-12-25

“扎赉诺尔人”头骨年代测定结果公布:超1万年.今日头条.2022-12-25

呼伦贝尔最早的猎人 ——扎赉诺尔人.呼伦贝尔新闻.2023-01-07

大国科学家 | 裴文中:从不识猪牙鹿骨,到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快资讯.2023-01-07

个头不大脑袋大——古人类学家为4500万年前曙猿画像---中国文明网.中国文明网.2023-02-17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科考工作回顾(一).满洲里日报数字报.2023-01-07

万年“扎赉诺尔人”(上).呼伦贝尔新闻网.2023-01-07

北京山顶洞人之北还有更文明中国古人类,历史超万年.今日头条.2023-01-08

..2022-12-25

游牧民族的摇篮.呼伦贝尔新闻.2023-01-08

..2023-01-08

..2023-01-08

..2023-01-08

蒙古族起源有新发现: 岗嘎墓地属室韦文化遗存-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1-08

​突厥:第一个创制文字的漠北民族.今日头条.2023-01-08

内蒙古宁城县现回纥蒙文六字真言摩崖石刻-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1-08

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今日头条.2023-01-08

女真人统辖呼伦贝尔.呼伦贝尔新闻.2023-01-08

蒙古族的起源.民族网.2023-01-08

三庭构成匈奴统治机构.新浪网.2023-01-08

..2023-01-08

北方民族的游牧摇篮 南迁大泽.呼伦贝尔新闻.2023-02-26

..2023-01-08

..2023-01-08

蒙古国为境内肯特山脉的最高峰不儿罕山申遗 ——中新网 530 Origin DNS Error 530 Origin DNS Error.中国新闻网.2023-01-08

蒙古族的母亲河—克鲁伦河.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2023-01-08

内蒙古额尔古纳复建700年敖包 纪念哈撒尔诞辰850周年-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1-08

远古篇·成吉思汗四弟帖木格·斡赤斤的封地.白城新闻网.2023-01-08

..2023-01-08

历史沿革.呼伦贝尔市政府.2022-12-24

..2023-01-08

伪满洲国行政区划.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02-21

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2023-01-09

海拉尔区行政区划(2023年).海拉尔区人民政府.2023-02-1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扎赉诺尔区以县级行政 区划建制备案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1-10

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中国文明网.2023-01-10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中国文明网.2023-01-10

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内蒙古新闻网.2023-01-10

满洲里市情.满洲里市人民政府.2023-02-18

内蒙古牙克石通过“中国冰雪之都”评审.中国网.2023-02-26

关于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的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2-26

牙克石市市域概况.牙克石市人民政府.2023-01-10

扎兰屯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网.2023-01-10

扎兰屯自然地理.扎兰屯市人民政府.2023-01-10

行政区划.扎兰屯市人民政府.2023-01-10

根河概况.根河市人民政府.2023-01-10

根河市行政区划.根河市人民政府.2023-01-10

额尔古纳概况.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2023-01-10

行政区划.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2023-01-10

城市概况.阿荣旗人民政府.2023-01-10

行政区划.阿荣旗人民政府.2023-01-10

旗情概况.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3-01-11

莫旗行政区划.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政府.2023-01-11

鄂温克族自治旗概况.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2023-01-11

陈巴尔虎旗概况.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2023-01-11

新左旗概况.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政府.2023-01-11

新巴尔虎右旗概况.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2023-01-11

呼伦贝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 (第一号)——全市常住人口情况.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1

呼伦贝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 (第二号) ——地区常住人口情况.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1

呼伦贝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 (第三号)——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1

呼伦贝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 (第四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1

呼伦贝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 (第五号) ——人口受教育情况.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1

呼伦贝尔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第六号) ——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1

呼伦贝尔概况 自然地理.呼伦贝尔市政府网站.2022-12-29

我市建立3家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9

呼伦贝尔市建立三家自治区级地质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2-12

呼伦湖:北国大泽.中国国家地理.2023-02-19

2019年内蒙古水资源公报 .内蒙古区情网.2023-02-21

..2022-12-31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今日头条.2022-12-31

呼伦贝尔洪涝灾害严重:11个旗市区15万人受灾-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2-12-31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今日头条.2022-12-31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今日头条.2022-12-31

呼伦贝尔特大暴雪突破历史极值.今日头条.2022-12-31

内蒙古雨雪大雾天气致京藏高速多处拥堵——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2-12-31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发生3.1级地震.今日头条.2022-12-31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发生3.0级地震.参考消息网.2022-12-31

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局和呼伦贝尔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III级/较重].腾讯网.2022-12-31

中蒙边境突发沙尘暴 百米“沙墙”遮天蔽日.今日头条.2022-12-31

..2022-12-31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2023-01-10

高润喜任呼伦贝尔市委书记 提名及永乾为呼伦贝尔市长候选人.呼伦贝尔新闻.2023-01-07

李继荣当选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及永乾当选呼伦贝尔市市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21

王曙光当选政协呼伦贝尔市第四届委员会主席.呼伦贝尔新闻.2023-02-21

【数说呼伦贝尔这十年】从经济总量回望呼伦贝尔十年发展.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1-16

呼伦贝尔市被认定为呼伦贝尔草原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正北方网.2023-01-29

品牌引领 品质护航——我市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7

呼伦贝尔市率先整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2023-01-31

让火车在草原上实现陆地飞行.呼伦贝尔新闻.2023-02-20

呼伦贝尔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0

呼伦贝尔机场获全国“最佳旅游支线机场”称号.内蒙古新闻网.2023-01-29

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_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排名.中国民用航空局.2023-02-20

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顺利通过投产飞行校验.中国民用航空网.2023-02-20

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28日正式通航.民航资源网.2023-02-20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 同意新建满洲里民用机场的批复(国函〔1993〕2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1-10

满洲里西郊机场.民航资源网.2023-01-29

好风助力上青云——呼伦贝尔机场全力推动地区航空产业发展.呼伦贝尔新闻网.2022-12-27

从经济总量回望呼伦贝尔十年发展 —呼伦贝尔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贝尔市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斐然.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0

【数说呼伦贝尔这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贝尔市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斐然.呼伦贝尔统计微讯.2022-12-28

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丨用好养好黑土地的科技战略思考与实施路径.腾讯网.2023-01-30

中科院2个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落户呼伦贝尔.微博.2023-01-30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开馆.人民网.2023-02-01

风雨砥砺谋发展 就业工资稳提高.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0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呼伦贝尔市政府.2022-12-25

奋进的十年--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报告.呼伦贝尔市统计局.2023-02-20

关于授予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镇等398个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北京市顺义区北郎中村等83个村“国家级生态村”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2-12

改革开放40载 昂首迈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①.呼伦贝尔新闻.2023-01-30

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无人驾驶卡车编组试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02-21

内蒙古大兴安岭建立58个自然保护地保育自然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2-12

风景美才能底气足 扎兰屯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让群众由衷自豪.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2-21

扎赉诺尔人类头骨化石年代测定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今日头条.2022-12-25

哈克文化:沉睡7000年的人类瑰宝正在被唤醒.呼伦贝尔新闻.2023-02-20

..2023-02-20

探访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今日头条.2022-12-30

..2022-12-30

..2023-02-20

..2023-02-20

米文平发现嘎仙洞《石刻祝文》.内蒙古新闻.2022-12-30

鲜卑祖地嘎仙洞.今日头条.2022-12-25

揭秘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的历史渊源.搜狐网.2023-01-08

探秘——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的历史渊源.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3-02-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蒙古秘史》.光明新闻.2023-01-31

《元史》与历史.今日头条.2023-02-01

..2023-02-20

..2023-02-20

宝格德乌拉(圣山或神山)的传说.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2023-01-31

..2022-12-25

从中东铁路到满铁到中长铁路丨6张工作证见证中东铁路历史.今日头条.2023-02-20

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获批为全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满洲里市人民政府.2023-02-17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2-17

红色之路——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2-12-27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铁蹄下的抗争——海拉尔抗日战争时期人物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2-0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海拉尔区人民政府.2023-02-01

内蒙古海拉尔要塞:日本关东军侵华铁证 供人参观.中国新闻网.2023-02-01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24天击毙日军8.3万人-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20

..2022-12-25

抗战胜利69周年:茫茫草原见证日军的惨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2023-02-01

诺门罕战争遗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2-01

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10

呼伦贝尔市A级景区名录.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2023-02-21

内蒙古自治区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3

【网红打卡地之七】“十四冬”主场馆走起,感受冰雪运动和文化的魅力!.腾讯网.2023-02-01

呼伦贝尔古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搜狐网.2023-02-12

内蒙古哈克古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2-13

苍狼白鹿冰雪运动基地正式开园.呼伦贝尔新闻.2023-02-01

自治区旅游局调研两河圣山景区建设情况.呼伦贝尔新闻.2023-02-01

国家5A景区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2-13

满洲里——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的生动实践 原文出自[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 更多详情请查阅: https://wlt.nmg.gov.cn/zwxx/msyw/mzl/201903/t20190314_1350151.html.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2

满洲里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01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告(2021年第2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0

蒙根花布拉格夏宫景区迎来今年首批游客.人民资讯.2023-02-12

大觉禅寺:建筑恢宏 中国最北端极具皇家气势的寺庙.中国小康网.2023-02-22

呼伦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21

在内蒙古扎赉诺尔探寻“亚洲第一象”.中国新闻网.2023-02-10

牙克石市凤凰山滑雪场入选“内蒙古网红打卡地”.牙克石市人民政府.2023-02-08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的公示.中国政府网中央人民政府.2023-02-21

“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牙克石.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2023-02-08

巴林喇嘛山石林风光旅游区.内蒙古区情网.2023-02-22

绰尔火山峡谷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呼伦贝尔新闻网.2023-02-08

内蒙古自治区乌尔旗汉国家森林公园遭受大火袭击.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23-02-09

黑龙江源头找到了!居然不在黑龙江…….人民日报.2023-02-09

探秘森林中的飞机窝.中央电视台CCTV节目官网.2023-02-09

畅游绰尔,感受大兴安岭深处的幽美(二).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2

扎兰屯市吊桥公园入选“内蒙古最美公园”.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2023-02-09

扎兰屯市简介.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2

中国第一家中东铁路博物馆在扎兰屯市落成开馆.中国广播网.2023-02-12

国家5A级旅游景区网上公示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2-12

内蒙古发现我国最大火山天池群 含15座火山喷发口、7座高山天池和一处13公里长的火山断裂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2-12

鄂温克博物馆.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2023-02-12

天下第一敖包之永恒的旋律《敖包相会》.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2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樟子松故乡——红花尔基的绿色崛起.央视网.2023-02-13

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温克族迎来新生活.人民网.2023-02-13

呼伦贝尔唯一的游牧部落景点——金帐汗蒙古部落.搜狐网.2023-02-13

呼和诺尔成为央视春晚呼伦贝尔分会场.正北方网.2023-02-13

纵身驰骏马 展臂摘白云 ——走进白音哈达草原景区邂逅天堂般的美丽.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3

网络媒体记者参观内蒙古旗县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内蒙古新闻网.2023-02-13

走进呼伦贝尔大草原,赏天下第一曲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21

甘珠尔庙景区(AAA).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政府.2023-02-21

诺门罕战役遗址景区(AAA).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政府.2023-02-21

风光鉴赏 | 诺干湖旅游度假区(AAAA).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政府.2023-02-13

巴尔虎蒙古部落景区(AAAA).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政府.2023-02-21

全国唯一的知青广场—“思歌腾”广场.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2023-02-13

中蒙界湖—贝尔湖.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2023-02-13

步入亚洲最美湿地——额尔古纳湿地公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21

网红打卡地|额尔古纳白桦林.腾讯网.2023-02-13

探寻莫尔道嘎森林秘境之旅!.包头市人民政府.2023-02-13

黑山头城址考.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3

额尔古纳治愈系风景 携手5月,踏寻心灵深处的宁静.内蒙古新闻网.2023-02-13

丽丽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4

呼伦贝尔的35个“最”,厉害了!.正北方网.2023-02-21

三河马“跑”向文旅新产业.内蒙古日报.2023-02-21

人民日报丨内蒙古室韦村 额尔古纳河畔的美好家园.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4

额尔古纳市哈乌尔河景区.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2023-02-14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根河市人民政府.2023-02-16

魅力根河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2-16

2014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2-12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被授予“全球环 境基金中国湿地保护体系项目示范点.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6

内蒙古冰雪那达慕·首届中国冷极节启动仪式.中国天气网.2023-02-14

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级绿色名录.新华网.2023-02-09

满归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根河市人民政府.2023-02-16

这里冬天最美丽之坚守边塞的“北国第一哨”布苏里.呼伦贝尔新闻.2023-02-25

内蒙古40多年前一处重要军事基地开门迎客-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16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AAAA).鄂伦春旗人民政府.2023-02-16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鄂伦春旗人民政府.2023-02-16

兴安森林公园.鄂伦春旗人民政府.2023-02-16

内蒙古朝鲜族第一家园.阿荣旗人民政府.2023-02-16

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天堂草原”九月“登台”.中国新闻网.2022-12-31

民间舞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14

多彩的达斡尔族服饰.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4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2-14

新华视点|“曲棍球之乡”:文旅体“融”出新机遇 .搜狐网.2023-02-14

领略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2-16

非遗里的中国故事:赞达仁唱出了鄂伦春族人民的新生活.光明网.2023-02-16

鄂伦春族赞达仁《心中的歌儿献给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2-16

鄂伦春族全国人大代表代喜院讲述千年狩猎民族的变与不变.快资讯.2023-02-16

[传承第二季]鄂伦春族狩猎文化.CCTV节目官网.2023-02-16

呼伦贝尔非遗介绍:鄂温克族叙事民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25

鄂温克族民歌 (鄂温克叙事民歌).航空旅游网.2023-02-16

鄂温克族自治旗建立10处鄂温克民歌保护传承基地.内蒙古新闻.2023-02-25

“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温州网.2023-02-16

鄂温克族与驯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2-20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2-14

谈鄂温克族的瑟宾节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20

“瑟宾节”开幕啦.今日头条.2023-02-20

《陈巴尔虎部落的独特苇帘蒙古包》获自治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赛一等奖.内蒙古新闻网.2023-02-16

蒙古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2-20

百年历史蒙古包.今日头条.2023-02-20

蒙古包:游牧民族流动的家.今日头条.2023-02-20

俄罗斯族人的巴斯克节:传承百年的华俄后裔民族文化.中国新闻网.2023-02-17

俄罗斯巴斯克节.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2023-02-17

额尔古纳河畔--华俄后裔.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7

市文化馆开展俄罗斯巴斯克节文化培训活动.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2023-02-17

孛儿台.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8

旗市区巡礼·海拉尔篇——党的伟力催发时代芳华.呼伦贝尔新闻.2023-02-16

呼伦贝尔草原获“中国最美的草原”称号.新浪网.2023-02-17

2008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评选揭晓.新浪网.2023-02-17

呼伦贝尔市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内蒙古新闻.2023-02-17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呼伦贝尔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1-08

林业局授予呼伦贝尔等10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1-10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获“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称号.央广网.2023-01-07

呼伦贝尔获评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内蒙古新闻网.2023-02-17

喜报|我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荣誉称号.呼伦贝尔市政府.2023-01-08

呼伦贝尔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21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滑雪旅游度假地获评 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