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
黄龙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西接洛川、南与白水县、澄城县、合阳县毗邻,东临韩城市、北靠宜川县。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2.534亿元,同比增长11.6%,超过全市3.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
历史沿革
黄龙县在商代属旨方。
西周,为周人活动地区。春秋初,为白翟部族区。秦文公十年(前756年),在黄龙三岔东高山(今梁家山)附近建。晋桓公二十年(前369年)属晋。韩、赵、魏分晋后,黄龙属魏。战国,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魏纳上郡十五城归秦,黄龙遂属秦辖。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黄龙北属上郡,东南部分属内史。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立汉,设置京兆、左冯、右扶风,称为三辅,黄龙属左冯翊。东汉因之。
三国时,黄龙北部为匈奴区,东南部属魏的冯翊郡。晋朝,黄龙北部属羌胡,中部棚东南部属武威郡冯翊郡。黄龙山在历史上,一直被誉为“冯翊屏障”。后秦(384年—417年)黄龙中部和西北部属鄜城县、洛川县辖。
北魏,黄龙归北华州辖,北部西部属敷城县,东北属义川县,东南部属夏阳县、合阳县、澄城县。唐朝,黄龙中部、西部属坊州鄜城县,西北部属鄜州洛川县,东北部属丹州宜川县,南部属同州的韩城市、阳、澄城3县管辖。北宋,黄龙中部、西部属鄜城县、洛川县,东南属韩城县、郃阳县、澄城县三县,北部属宜川县。赵祯康定二年(1041年),范仲淹拒西夏,镇守延安市,以民运劳苦为由,请建鄜城为军,诏赐“康定军”。今三岔一带为该军驻地。靖康元年(1126年)年,金灭北宋,黄龙为金朝领地,地域和北宋相同。明代,黄龙为陕西延安府洛川县东部,宜川县南部,西安府韩城、合阳县、澄城县三县西北部。清代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敷州升为直隶州。黄龙为延安府宜川县南部,直隶富县、洛川县东部,同州府韩城市、郃阳县、澄城县西北部,延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日,成立陕西省黄龙山垦区办事处,设立黄字区、龙字区、山字区、垦字区、区字区。区下设保,保下设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年5月1日,改称国营陕西黄龙山垦区管理局。民国三十年(1941年)年2月16日,设立陕西省黄龙设治局,始为县级建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2日,黄龙第一次解放,成立黄龙县,归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辖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1日,瓦子街战役胜利结束,黄龙县第二次解放,隶属陕甘宁边区。归延安分区专员公署管辖。1958年11月,撤销黄龙县,辖地分别划归洛川、宜川县、韩城市等县。1961年9月15日,恢复黄龙县制至今。
地理环境
位置
黄龙,境内群山绵亘,铺青叠翠,县以山而得名。黄龙地处陕北高原丘陵沟壑区,居陕西省北段东部,延安市东南缘。位于北纬35°24′05″——36°02′01″,东经109°38′49″——110°16′49″。
全县南北长69.754公里,东西宽67.195公里。总面积2752平方公里。东与韩城毗邻,南同合阳县、澄城县、白水县接壤,西临洛川,北靠宜川县。县城设石堡镇。全境呈芭蕉扇形。距省会西安市223公里,东距韩城市121公里,东南距合阳68公里、距澄城县68公里,西南距白水县73公里,西距洛川县83公里,北距宜川县85公里,距延安市246公里。
地形地貌
黄龙县境的地层为鄂尔多斯市地台,处陕北地区构造盆地的最南边沿。褶皱、断裂极不发育,为一向北倾斜、倾角1°—3°的平缓单斜。局部有较小的平缓褶皱,断裂以断距很小的正断层为主,多集中在县东南部。
地貌属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类型,本县属这一类型的石质山地,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海拔在1500米左右,黄龙山主峰大岭海拔1783米,形成鄂尔多斯地台上的一个隆起,为黄河左岸支流与北洛河右岸支流的分水岭,是石堡川、居水、圪台川等川的发源地。水系呈放射状。以大岭、关山、界头梁、烂柯山为代表的11条大山梁,把全县切割成7川598条沟,山川相见,沟壑纵横。地势由主脊向东西两侧缓倾,大岭至烂柯山为东西主脊,两侧向南北缓倾;佛爷岭至界头庙,亦为东西走向。整个地貌是一个塬、梁(岭)、组成的沟间地和沟壑系统。沟谷交切,形成北部土质中低山区、西南部黄土残塬区和东南部石质中低山区。
气候特征
属季风型大陆性山地气候,受地势影响,南北东西气候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其气候规律是四季明显,干湿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较短。热量条件充沛,光照充足,降水适中,灾害性天气较多。
属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性气团影响,天气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春季暖气团势力增强,气温回升较快,多大风出现,降水相对增多。夏季受蒙古气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天气温暖多雨,降水集中,多阵性天气产生,降水量居全年之冠。秋季冷暖空气交替出现,秋初气温缓慢降低,多连阴雨天气。
由于地形原因,南北、东西温度差异较大,年均气温为7.6—10.2℃。其中范家卓子乡、白马滩镇最热,崾崄乡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5℃,极端最高温度为36.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7℃,极端最低温度为-23.7℃,年较差为27.2℃。无霜期126——186天,南北相差6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西北部降水多于东南部。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霜冻、干旱、冰雹、连阴雨等。
河流
黄龙河流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河道10条,50——100平方公里的8条,10——50平方公里的65条,1——10平方公里的365条,总计1公里以上的河流、沟道1028条。主要山脉大岭为最大分水岭,构成东注黄河、西注南洛河两个区域性水系,主要河流16条,均为出境河。发源自黄龙山区的水河、石堡河、仕望河、仙姑河等水系,呈放射状分流注入黄河和洛河。
土壤
境内土壤共分为10个土类、19个亚类、48个土属、121个土种。土壤总面积4125786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9%,是延安市土壤类型最丰富的一个县。
黄龙土壤复杂多变,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是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占全县土壤面积的62.9%。其次是以原黄土、黑垆土为主的黄土残塬土壤,还有以淤土、黄墡土为主的川道土壤。总之,黄龙土壤比较肥沃,潜在生产力大。
自然灾害
黄龙县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虫害、地震等。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黄龙县是全国八大林区黄土高原防护林区,植被区划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华北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县境的农耕、园地、林地、疏林草地覆盖率占全县总土地面积95.18%。
植被特征,华北区系植物占主导地位,森林植被占全县总土地面积34.9%。山地与山地之间以及沟谷川道,为农用地,栽培植被代替了自然植被。除农作物外,新中国建立后陆续营造了油松、刺槐、小叶杨林,并建立了苹果、桃、杏、板栗、梨、柿、花椒等落叶果树。不能种植的陡坡,大部分为灌木草丛、侧柏、山杨散生其间。
主要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有辽东栎林、栓皮栎林、山杨林和白桦林为主,其次为山杏、山桃群落;暖温带针叶林,暖温带灌丛群落。
药用植物:黄芩、连翘、大黄、寄生、北柴胡、红胡、芮仁、侧柏、羊红膻、当归、马斗铃、鬼针草、枸杞、人参(人工栽培)、枣仁、山桃胡、野艾蒿、半夏、一支蒿、小救驾、薄荷、大、小蓟、蒲公英、苍术、防风、远志、王不留、苍耳、车前、茵陈蒿、黄精、苦香树、沙参、牛蒡、蔓陀罗、五味子、丹参、地黄、甘草、何首乌、瓜蒌、麦冬、穿地龙、麻黄、党参、桔梗、卷柏、猪苓、野生灵芝、秦艽、茯苓、天麻、知母、牛膝、杜仲、刺五加、款冬、猴头等。
草木植物:宾草、剌孩草、羽毛白草、黄背草、野菊花、羊胡子草属、翻白草、大油芒、茵陈蒿、啤酒花、飞燕草、仙鹤草、伸筋草、木槿、竹节菜、矮蒿、臭蒿、细轴荛花、茜草、毛状苔草、兔丝子、猫儿草、草苜、瓦松、黄花蒿、荠菜、草莓、食用葛、小叶茼蒿、野菊艾蒿、紫菀、地榆等。
观赏植物:牡丹、芍药、牵牛、菊花、凤仙花、石竹、君子兰、文竹、虎尾兰、大丽花(又名红薯花)、仙客来、水培水仙、大花美人蕉、苦瓜、月季、攻瑰、蔷薇三姐妹、紫丁香(原亚种)、石榴、朱槿、茉莉花、夹竹桃、蟹爪仙人掌、令箭荷花、仙人掌科、吊兰、四季果、百合属、珠顶红、文冠果(又名盘木瓜)、木凿兰、金柑、一串红等。
果树:核桃、板栗、苹果、桃、杏、梨、李、枣、柿、山楂、葡萄等。
用材林木:油松、华山松、白皮松、侧柏、桦、槭、栎、山杨、小叶杨、榆、刺槐、杜梨、旱柳、毛白杨、椿、、泡桐、黄腊木、漆树、、青麸杨、中槐、野核桃等。
主要灌木:乌柳、山柳、柽柳、悬钩子属、杭子稍、马蹄针、黄蔷薇、酸枣树、沙棘、胡枝子、黑桦、乌叶、山刺玖、毛樱桃、连翘、山桃、二色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多花胡枝子、马蹄针、鼠李、北京丁香、黄蘖、忍冬、荚蒾、红瑞木、枸子、扁核木、绣线菊、榛子、虎榛子、南蛇藤、积胡颓子、文冠果、杠柳、柠条锦鸡儿等。
动物资源
1958年,在黄龙县北现石油库所在地,发现背角无齿蚌化石层。1975年,在界头庙乡神地村出土剑齿象属下颚化石。1981年,在县砖瓦厂出土剑齿虎牙化石。1982年,在砖庙梁乡核桃树窑村和圪台出土大角鹿角化石。1985年,在石堡镇麻地湾村出土竹鼠化石。
野生动物:野猪、狍(野山羊、羊鹿子)、豹(金钱豹)、林麝、獾、水獭亚科、豺(豺狗)、狐、狼、林猥(刺猬亚科)、豹猫、黄鼠儿(黄鼬)、黄喉貂、蝙蝠、蒙古黄鼠、大仓鼠、黑线仓鼠、长尾仓鼠、中华鼠、小家鼠、洮州绒鼠平、岢岚绒䶄、大林姬鼠、小林姬鼠、家鼠属、黄胸鼠、大灵猫(猞猁属)、草兔。
野禽:豆雁、赤麻鸭、针尾鸭、绿翅鸭、鸳鸯、大天鹅、鸢、雀鹰、大、金雕、石鸡、环颈雉(野鸡)、岩鸽、珠颈斑鸠、灰斑鸠、山斑鸠、中杜鹃、四声杜鹃、红(猫头鹰)、纵纹腹小鸮,普通夜鹰、普通翠鸟、戴胜、绿啄木鸟科、斑啄木鸟、棕腹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凤头百灵、家燕、金腰燕、粉红胸鹨、白鹡鸰、灰鹡鸰、红尾伯劳、楔尾伯劳、松鸦、红咀兰鹊、灰喜鹊、喜鹊、红咀山鸦属、寒鸦、大咀鸟鸦、北红尾鸲、白顶雕、绣脸钩咀、山噪鹛、山鹛、大苇、戴菊、印度寿带、沼泽山雀、褐头山雀、银喉长尾山雀、麻雀、金翘雀、红眉朱雀、朱雀、灰眉岩鹀、三道眉草鹀、北掠鸟、灰掠鸟、苍鹭、大白鹭。
矿产资源
黄龙县有沉积矿产,其中油母页岩、煤矿、腐植酸肥料煤矿、铁矿等未正式勘探及计算储量,为矿点、矿化点;其它矿化现象有油苗显示、建筑石料、砖瓦粘土、石灰岩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2日,黄龙第一次解放,成立黄龙县,归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辖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1日,闻名的西北大捷——瓦子街镇战役胜利结束,黄龙县第二次解放,属陕甘宁边区,归延安分区专员公署管辖。
1958年,撤销黄龙县,辖地分别划归洛川、宜川县、韩城市等县。1961年9月15日,恢复黄龙县制至今。黄龙第二次解放后,共成立10个区,辖65个乡。
后经多次变更,至1990年底,黄龙县共辖13个乡镇,111个行政村,831个自然村,其中296个自然村已无人居住。2002年底,经过撤乡建镇,将原砖庙梁乡、小寺庄乡、曹店乡撤销。
2011年,经撤乡并镇,撤销界头庙乡、范家卓子乡,合并设立界头庙镇,柏峪乡并入白马滩镇,红石崖乡并入石堡镇,同时设立范家卓子、柏峪、红石崖三个社区服务中心。黄龙共有4镇3乡3社区。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黄龙县下辖5个镇、2个乡。黄龙县人民政府驻石堡镇。
人口民族
人口
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1—3月份户口统计,黄龙设治局总户数达9039户,总人口34587人,其中本籍3775户,14895人;寄籍5259户,19692人。解放后,黄龙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呈现高出生、低死亡,人中增长速度加快,出现了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的生育高峰。1976——1977年,全县人口达55700余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各地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黄龙农村人口大批外流,总人口逐年减少。到1990年底,全县为12387户,45664人。自1982年后,随着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黄龙人口发展缓慢,流动性大、南北密度悬殊以及病区群众缺乏长期居住的实际情况才逐渐得以改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户数15389户,总人数49392人,男性25910人,女性23482人。其中汉族49140人,满族128人,蒙古族46人,回族56人,彝族6人,壮族9人,侗族1人,瑶族1人,土家族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龙县常住人口为41198人。
民族
新中国建立后,在本县的人口中,以汉族最多,同时还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1954年第1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35552人,其中汉族35490人,占人口总数的99.8%,回族61人,乌克兰族1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2%。1982年第3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有4个民族,其中汉族51890人,占总人口的99.8%,回族76人,蒙古族6人,满族1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2%。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县有汉、蒙古、回、苗、彝、壮、满、土家、等9个民族。其中汉族48557人,占总人口的99.44%,少数民族人口273人,占总人口的0.56%。
经济
综述
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03亿元,同比增长8.6%,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较全市低0.5个百分点。在全县供给侧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不断纵深推进的情况下,助力经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全县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较强的增长韧性,增速从2017年开始,连续8个季度累计增幅保持在7-9%区间运行,其中有7个季度实现了8.0%以上的增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且平稳运行特征较为明显。
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67亿元,同比增长8.1%,较上年同期减少0.5个百分点,较全市高1.4个百分点。在全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情况下,经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稳运行的特征较为明显。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2.534亿元,同比增长11.6%,超过全市3.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27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5.459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9.249亿元,增长6.52%。三次产业构成为34.7:24.2:41.1,二产业占比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黄龙县从投资主体看民间资本完成投资5.498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7.55%;从性质上看,新建项目完成投资19.2024亿元,占投资总量的96.21%。从国民经济行业看,二产实施新能源项目2个,完成投资3.143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15.75%,高速路完成投资3.806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19.07%;三产围绕生态旅游做配套,实施瓦子街树顶漫步、锦绣黄龙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507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2.66%。
财税收支
2018年,黄龙县财政总收入1.3188亿元,同比增长27.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96万元,同比增长19.3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34万元,增长15.25%,非税收入完成3562万元,增长25.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594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民生支出9.637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6%。
人民生活
2018年,黄龙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31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6元,增长8.6%。
农业
2018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2.7%,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3.2%,林业增加值增长2.8%,牧业增加值增长0.2%,渔业增加值下降7.0%。第一产业回落5.7个百分点。从一产内部结构看,全年农业增加值3.12亿元,占一产业比重为68.4%,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林业增加值0.62亿元,占比为13.5%,下降0.9个百分点;牧业增加值0.79亿元,占比为17.3%,下降1.4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0.04亿元,占比为0.8%,提升0.1个百分点。
在资源匮乏、工业疲软的情况下,黄龙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核桃产业开发势头强劲,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传统产业蓬勃发展,无形产业成效斐然。
以建设全国核桃县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把核桃作为主导产业、富民产业来强力开发,全县上下投身核桃产业开发的热情空前高涨。去冬今春共完成新建园面积11325亩,完成交接换优3000亩,建成良种核桃苗木基地350亩,全县核桃面积已达13.8万亩。今年核桃预计产量1000吨,产值2000万元。
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使农民短期增收的基础产业来抓,黄龙县今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4.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达12.7万亩,玉米总产预计7.21万吨,产值8652万元。全县苹果面积达3万亩,新发展果园5
00亩。全县养牛大户31个,牛存栏1.36万头,发展养猪大户52个,猪存栏1.63万头,烤烟种植7200亩,预计收购烟叶2万担,实现产值800万元。中药材、森林养猪等特色种养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全县主导产业开发的有力补充。
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该县开发无形产业近年来争资引项5.96亿元,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并分别与浙陕林化有限公司、香港广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松脂深加工协议,两个招商项目共签订协议资金1亿元。
工业
20世纪30年代末,黄龙山被开垦后,一些为垦民生产、生活服务的手工业随之得到发展。据民国三十年(1941)12月31日《黄龙山垦区概况书》称:“本区之工业,石堡子桥难童保育院附设纺织厂1所,垦民亦间有自行纺织者。石堡垦民设铁工厂1所,制造农具,并利用水利建设水磨两座。”民国三十五年(1946)12月,据对石堡、曹店工商户统计,户数达82家。
新中国建立初期,手工业基本保持解放前的原有水平。现代工业尚处于空白。1953年3月,黄龙县第四区私营手工业仅有砖瓦、铁匠、烧瓦盆、裁缝、染坊、皮匠、面坊、豆腐坊等8个行业23户,从业人员56人。
1955年4月,由省粮食厅投资兴建黄龙油厂(粮油加工厂前身)为黄龙县现代工业之始。1956年,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全县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国营企业2个,集体企业5个。共有职工50人,工业总产值53.76万元。主要工业产品增加了面粉、植物油和发电等。
1958年,在“全民办工业”运动中,黄龙县办起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以下简称农械厂)、造纸厂、炼铁厂、人造石油厂等工厂。全县工业企业增至12个,职工总人数猛增至1865人,总产值达93万元。1961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除农械厂保留外,造纸厂、炼铁厂、人造石厂因亏损或产品质次价高而先后停办。
1964年后,工业生产开始回升,至1966年,有工业企业16个,职工人数100人,工业总产值82.6万元。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生产秩序被破坏、各项规章制度被废除,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6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下降为53万元。
1970~1978年,黄龙县工业发展速度较快。1970年,有县属工业17个,职工205人,工业总产值106.67万元。到1978年,县属工业企业增至33个,职工人数增至344人,工业总产值增至217.79亿元。与1965年比较,企业个数增长3.8倍,职工人数增长5.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
1990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6个。其中地属全民工业企业1个,县属全民工业企业8个,县属集体工业企业7个。按工业部门分为煤炭、电力、机械、建材、森工、食品、印刷、其它等门类。职工总人数560人,工业总产值(现价)419.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47.5%,比1955年增长27倍。
新中国建立以后,黄龙的地方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经初具规模,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业总产值在全县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明显增长。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0.05%,到1990年,工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0.45%。
2012年,黄龙县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90万元,增长14.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940万元,增长9.6%。
2018年,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8.2%,全年处于不断上升态势,分别较一、二、三季度提高6.1个、4个和1.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两个新能源企业成功入库,带动规上工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0.84亿元,增长14%,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0.73亿元,增长16.2%,分别较一、二、三季度提高13.8个、12.2个和0.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18年,全县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以移动通信服务、旅游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成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81亿元,增长12.4%,分别较一、二、三季度提高4.4个、3.5个和0.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18年,黄龙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27.1万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市0.1%,其中限上零售额4951.1万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市7.5%。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81亿元,增长12.4%,分别较一、二、三季度提高4.4个、3.5个和0.6%,较上年同期提高2.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6%,金融业增长3.2%,房地产业增长5.6%,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3.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9%。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7亿元,占三产比重为11.8%,较上年同期下降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23亿元,占比为2.1%,下降0.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49亿元,占比为4.5%,下降0.2%;金融业增加值0.71亿元,占比为6.5%,下降0.6%;房地产业增加值0.41亿元,占比为3.8%,下降0.1%;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19亿元,占比为20.3%,提高2.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34亿元,占比为49.4%,下降0.3%。
房地产业
2018年,黄龙县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0.500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51%。
旅游业
2018年,黄龙县举办首届延安黄龙65KM超级越野赛、非遗路·县域行“黄龙日”、清凉黄龙夏季全域旅游、黄河绿洲洗肺之都网络人士和摄影家走进黄龙主题采风活动等旅游活动。
金融业
2018年,黄龙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4491亿元,比年初增加2.659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3056亿元,比年初增加2.320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6777亿元,比年初增加1501万元。
文化
宗教信仰
黄龙县民众来自中国各地,故而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是中华民族勤劳、朴素、虔诚、勇敢的传统美德皆有体现。黄龙县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为主。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在中国又称为“耶稣教”。它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基督教在黄龙县早有传播。1938年,外来黄龙县的一些在原籍信教的移民,他们自愿联合起来传教,成为黄龙县基督教会的雏形。黄龙县设治局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2月8日批准正式成立,名称为“黄龙县山基督教友联合会”。
佛教
解放前,黄龙县仅有少数人信奉佛教。2000年10月,释园慧在众信仰者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宗教局的重视下,在距县城五里远的无量山上“无量祖师庙”(原道教寺院,已被毁坏)动工修建新的佛教寺院——“莲云寺”。通过化缘、奉献,政府的投资等办法,一期工程投资80多万元,整修了庙院,盖起了雄伟的“大雄宝殿”和瓦房五间。2004年古历9月9日,举行了开光大典。2007年政府通过多种形式支持61万元,实现了水、电、路三通。接着二期工程采取个人捐资方式,又新修了“园通宝殿”。现两个宝殿供奉有从四川广元市请回的缅甸玉石佛像6尊,铜像6尊,连同其他佛像共54尊。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黄龙县传播始于解放后。1952年,黄龙县有回族19户,50多人,信奉伊斯兰教,没有教堂,教徒主要去宜川县听讲回民课和教规。
民间艺术
方言
就黄龙本地土著语言而论,黄龙方言属中原官话的关中话。主要特征是没有入声,古入声清音和次浊音母的字归阴平,全浊声母的字归阳平。
黄龙境内13个(乡)镇,其方言大致可分为三片。原属洛川县的石堡、界头庙、三岔、、小寺庄5乡(包括城关镇)和原属澄城县的范家卓子乡、原属合阳县的红石岩乡为一片,当地称为黄龙话;原属宜川县的瓦子街、砖庙梁、圪台为一片,当地称为宜川话;原属韩城县的柏峪、白马滩为一片,当地称为韩城话。
秧歌
秧歌是一种渊源已久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艺术。黄龙县的秧歌分广场和舞台表演两种形式。广场秧歌以陕北地区风格为主,在县城及曹店、白马滩等地较为普遍,扭起来飘飒爽朗,健康优美。造型有“四门墩”、“白菜心”、“剪子关”、“波浪花”、“单双过街”、“十二连灯”等各种图案。舞台秧歌则是在乐队伴奏中演出的各种小节目。这种形式在白马滩、柏峪、石门、石堡等地区颇为盛行。
社火
社火是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娱乐。每逢春节、元宵节时,由群众自愿组织起来闹社火,也叫“闹元宵”,节目一般多为固定形式。如需耍狮子、跑旱船、跑竹马、推小车、踩高跷、大头娃、耍龙灯等。这种活动,具有组织人民,团结战斗,娱乐身心,振奋精神的作用,故而历代不衰。建国后,革命其迷信色彩,赋予新的节目内容,以促进人民文化生活健康向上,寓文化娱乐于教育中。
群众会演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经常组织群众性的会演、调演活动。尤其在春节期间的会演规模盛大。
剪纸
黄龙县的民间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历来是劳动妇女用剪纸抒发情感,表达愿望,美化环境。每逢婚嫁或新春佳节的窗花,如“连年有余”表示风调雨顺;“福禄寿喜”表示健康长寿。
地方特产
核桃
黄龙是全国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全县现有核桃17.6万亩,年产量达到1600吨,产值已突破1000万元。1999年陕西省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在黄龙成立,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0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无公害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2003年被确定为延安市的特色产业之一。2004年黄龙核桃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09年成为陕西首家核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在云南姚、陕西商洛、邢台市、辽宁铁岭、浙江杭州举办的全国核桃大会和中国核桃节上分别获得金、银、优秀奖、最佳畅销奖。
2013年“黄龙核桃”取得了QS安全生产认证和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延安市继“洛川苹果”、“延川红枣”后第三个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全县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达到3个,省级核桃示范基地达到8个。2016年5月黄龙县核桃开发管理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截至目前,黄龙核桃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良种核桃面积24万亩,挂果面积14万亩,2017年黄龙核桃产量突破1100()吨,产值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达到6250元,核桃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黄龙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发展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群众收益最高,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支柱产业。
黄龙苹果
黄龙苹果近些年发展也尤为迅速,目前已发展到35000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左右。品种以红富士为主。由于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的质量、色泽、口感均属上乘,销路一直很好。
黄龙板栗
黄龙板栗为延安市所独有,生长历史悠久,产品一直畅销,70年代曾远销日本。现有面积10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白马滩镇、柏峪乡一带,年产量达20余万公斤。
黄龙花椒
黄龙花椒品种以大红袍花椒为主,主要分布在白马滩、柏峪、红石崖、范家卓子、界头庙、三岔等乡镇,全县累计栽植面积已发展到3
万亩以上。以果大、肉厚、味佳著称,畅销全国各地。
交通
黄龙县距省会西安市200千米,距延安190千米。境内有青岛—兰州高速公路、榆蓝高速、韩黄高速,将黄龙纳入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晋西“两小时经济圈”。
“十二五”期间,黄龙县境内国道G327韩洛线大岭段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完成省道大修68千米、县乡公路114.7千米、通村油路(水泥路)104.9千米,实现村村通油路。
社会
教育事业
2015年,黄龙县中小学城镇集中就读率为95%,学前教育普及率为95%。年末高中在校学生1145人,初中在校学生1810人,小学28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新建、改建标准化中小学、幼儿园21所,累计资助困难学生6712人次。
卫生事业
“十二五”期间,黄龙县投资0.8亿元完成了县医院、中医院改造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阵地建设。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运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
截至2015年末,黄龙县拥有病床15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9人,共有医生97人。
劳动就业
2018年,黄龙县招录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9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岗位培训157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9%,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1万元。
社会保障
2018年,黄龙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273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046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55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6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6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68人。
社会福利
2018年,黄龙县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408户4544人,共发放低保金1571.73万元;保障五保对象386人,发放五保供养金348.06万元;实施医疗救助及慢性病2900人次,共发放医疗救助金405.16万元;下拨乡镇临时救助资金1558.12万元,县级救助23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9.84万元。
基础建设
2018年,黄龙县启动“1+5”综合规划编制,完成瓦子街特色小镇、界头庙国际风车小镇等规划编制。实施344户棚户区改造。杆线下地二期、迎宾大道、气象局业务辅助用房、算子村油气综合站、农产品仓储收售中心建成,瓦永路、店小路、南神路改造完成。率先在陕西省实施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创建,23个生态乡村、10个美丽宜居乡村完成对标建设任务。制定出台《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城乡规划区个人建房管理办法》,依法拆除违规违章建筑4849平方米。65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其中1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亿元。“一河两岸”流域治理、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一期、无量山基础设施三期、生态肉联厂建成,国电龙庆崾崄50MW风电一期、大唐红石崖50MW风电一期和国电投崾崄50MW风电一期进展顺利,全年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50.79亿元,年度到位资金13.87亿元。
环境保护
2018年,黄龙县县、乡“河长制”通过省市验收,新建乡村污水处理站12处,改造铺设城乡污水管网24公里,禁养区养殖场搬迁8处,加油站改造3家,出境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实施小南沟流域综合治理、“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完成营造林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8.31平方公里,土地综合整治1.4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4950亩。城区烟煤、扬尘等专项治理和农村秸秆禁燃还田深入推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综合指数位居陕北地区县区首位。连续8年荣获全市森林防火先进集体。
旅游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黄龙县名列其中。
黄龙小寺庄石窟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东南黄龙县城北35公里小寺庄东山下。也称圣寿寺四大石窟。高2.6米,宽2.7米,深3.5米,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二供养人像,共九尊石刻。正中坛基上为释迦牟尼佛,结坐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佛袒胸,外着通肩大衣,双手作法界定印,背后为高浮雕火焰形背光,背光上雕一佛二弟子,下雕二飞天。佛两侧待立摩诃迦叶、阿难陀及菩萨、天王、供养人,分立坛基下两侧。座前刻有一对护法石狮和一座香炉。窟门外西侧有一座弥勒佛坐像,东壁有一块题刻,上书"咸平三年"等字。据此可知,此窟开凿于北宋初期。
宝塔山摩崖石刻
位于延安城内宝塔山(又名嘉岭山)下。有"嘉岭第一胜境"之称。山崖上有宋代石刻,包括"嘉岭山"、"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处"、"嘉岭胜境称第一"、"一韩一范,泰山北半"、"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共九组。其中"嘉岭山"3个隶书大字,高3.68米,宽3.37米,系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于赵祯庆历四年(1044)秋,以陕西河东宣抚使兼知延州时所题,字体遒劲有力,洒脱豪放,是此摩崖石刻中的精品。
铁边城遗址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吴旗县城西北45公里处,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铁边城为西夏毅宗奢单都二年(1058)所建,初名定边城,朱祁镇正统二年(1437)改名铁边城。背靠东山,西、东、南三面临川,开有三门,周长2500米。遗址夯筑城墙最高处残高9米,最宽处7米,城墙北面大部分有窑洞,保存完整。城东北角有水牢一座,现只留残墙断壁,长39米,宽15米。城东南角有一完整的烽火台,宽6米,高9米。北城墙外有校场和点将台,占地近1公顷。古城内文化堆积层厚2米,地面有大量砖石、骨头、瓦片、宋瓷片等。
子长钟山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石宫寺石窟。位于延安城北子长市安定镇。最早建于赵曙治平四年(1067),以后各代都有重修。主窟万佛洞呈长方形,宽20米,深14米,高7米,面积225平方米。正中坛基东西长11.5米,南北宽5米,高2.5米。坛上有8根方形石柱,上承窟顶,顶凿3个藻井。坛上有3组人物雕像,每组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中间一组释迦牟尼居中盘膝坐莲台上,右臂上屈,左手附膝,身着袈裟,螺髻、大耳,相貌庄严。两旁有文殊菩萨、普贤二菩萨和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左右两组中间分别坐着佛的化身和应身。8根石柱及四壁上雕满大小佛像。窟中人物雕凿结构清楚,比例准确,手法细腻,对人物的体形、面容、姿态等有许多不同的生动塑造,对人物的心情、性格有细致、微妙的表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主窟之外,另有一些较小的四大石窟,窟内也有雕像。窟旁残存的寺院房屋和洞窟中,尚有彩塑、壁画。
子长普同塔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惠善大和尚塔。位于延安城北子长市安定镇东500米处。六边七级实心塔,密檐鼓腹。塔座周长10.2米,高0.2米,座正面上方各有一石雕龙头。塔身通高9.5米,正面每层都有石雕佛像。第四层六面均有浮雕,塔顶有一坐莲花的佛像(已残)。塔系宋代所修,明洪武年间又按原样进行过修复,目前保存较好。
盘龙寺石塔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志丹县庙岔村东南盘龙寺遗址内。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塔身为六棱形,全用花岗石分层制作,除塔座外,共七层,通高5.73米。塔座为浮雕仰覆莲瓣形束腰须弥座。七层塔体每层下部均用两层浮雕式仰莲瓣作装饰,每层六角形的塔檐檐角各浮雕怪兽兽头。第二层塔体六个面分别刻有牡丹、佛龛、佛像。三、四、五层六个面各有一佛,内刻坐佛一尊。六、七两层的六个面,相间隔一个面刻一佛龛,内刻一坐佛,其他三个面为素平面。塔刹由四层宝珠形和一个四棱锥体刹尖组成,第三层宝珠上刻有三层浮雕仰莲瓣装饰。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称"延一井"。位于延安城东北延长城西石油希望小学院内。早在秦汉,延安市境内就发现了石油,到元明两代已经有了开采利用的记录。到了清末,中国开始批量进口石油,年支白银1500万两。为了缓解压力,经地方奏知,1904年清政府拨地方银81000两,创建"延长石油官厂"开采石油,于1907年10月钻成此井,命名为"延一井"。井深81米,日产汽车公司原油1000~1500公斤,1934年井枯,累计采油2550吨。1978年和1985年8月,先后两次加深该井采油。现井深152米,仍可少量产油。
吴起镇革命旧址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吴旗县城新窑院。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初到陕北地区,中央领导人就住在这里。党中央到达这里后,毛泽东指挥中国工农红军打胜了吴起镇"切尾巴"战斗,歼灭了尾随中央红军进入苏区的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一个团,击溃3个团。10月22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提出了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任务。10月25日,中央机关离开吴起街道,前往甘泉下寺湾。这里现有旧址窑洞18孔,马棚3间,平房9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秦邦宪、刘少奇、杨尚昆等中央领导人分别在这些窑洞住过。
代表人物
锁子(1851~?)白马滩镇神峪行政村彭口塔人。生于1851年,系清末白马滩一带农民起义军首领。清光绪年间,白马滩设有官仓,广储粮食,时值连年大旱无收,饿死者十之六七,直至人相食!但官府终不开仓赈济。冀锁子带领饥民打富济贫,开仓放粮,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农民首领。光绪三年(1877),韩城市立有《荒岁歌》碑(现存于陕西省博物官),载了荒年饥民起义求生存的实况,其中有“……十而百,百而千,锁子屯兵五角山(今白马滩镇五角山村),起首先从白马滩……”等词语,可见饥民跟随冀锁子在五角山屯兵的巨大声势。冀锁子领导的这支农民武装力量约在光绪六年(1880)被官兵镇压。樊钟秀(1885~1930)字峰,号醒民,因排行老二,亦称樊老二。河南省宝丰县大营村人。幼入私塾,略有文化,十一二岁帮父、兄务农,因连年荒旱薄收,官府苛捐杂税相逼,无法度日,遂于1909年春,全家逃荒来黄龙山垦荒。初住草地胡同(今洛川县辖),山中匪首“黄大爷”屡来寻衅骚扰,欲霸占其妹,被逼搬迁贝坡村,樊妹虽摆脱黄匪,却陷入了洛川县民团的虎穴。血气方刚的樊钟秀咬牙切齿,立誓雪耻。时值澄城县冯原镇民团以请麦客为名,诱骗山中难民300余人至冯原全被首。这一惨案更加激怒了樊钟秀,他即回河南省联络幼时好友郭金榜、徐老毛、马水旺等人,密谋举事。清(朝)末民(国)初,黄龙山区属宜川县、洛川、富县、甘泉县、白水县、澄城、韩城市、合阳县8县边上,各县民团经常入山,以“剿匪”为名,行抢劫杀戮难民之实,山中难民莫不恨之。樊欲起事,深得众意,一呼百应,都愿随樊造反,死里求生。起初,截杀了民团两名骑兵,得其武器,随即奇袭了匪首“黄大爷”的老巢——黄家塔(今三岔乡境内),又获全胜。众推樊为首领,称之“山大王”。洛川县民团闻讯,威逼樊交出武器,遭樊拒绝。1914年9月27日樊亲率数百人袭击冯原镇,杀民团团长刘昭乙等60余人,为当年受害的300名难民讨还了血债。
李象九(1894~1954)原名瑞鼎,白水县尧禾镇人。同州师范肄业。1927年10月12日,与中共领导人谢子长、唐东元发动“清涧起义”而闻名陕北地区。1931年,李象九任澄白区保卫团指挥官时向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呈报开垦黄龙山荒地(详见附录),得到杨虎城主席的赞许,只因省民、建两厅拖延未办。1934年,在李象九再三倡导下,白水县绅士冉寅谷等趁宋子文先生来陕之机,具文呈请开垦黄龙山区,虽蒙批准,但仍被借故搁置。
获得荣誉
黄龙县先后获得全国法治先进县。
全国民主法制先进县。
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
国家园林县城。
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信访先进县。
全省双拥模范县。
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平安杯”。
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
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
全省应急管理先进县。
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
省级文明县城。
省级绿化模范县。
省级森林城市。
2017年12月,获2017年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
2019年11月14日,黄龙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县”荣誉称号。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1年2月18日,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参考资料
人口简介.黄龙县人民政府.2024-08-03
民族宗教.黄龙县人民政府.2024-08-03
经济状况.黄龙县人民政府.2024-08-03
黄龙县志 行政建置志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一节 清以前政区.黄龙县志.2020-01-14
黄龙地理.黄龙县政府网站.2020-01-14
黄龙人口.黄龙县政府网站.2020-01-14
黄龙县.延安市统计局.2021-05-23
2018年黄龙县经济运行分析.黄龙县人民政府.2020-01-14
经济状况.-黄龙县人民政府.2020-11-28
(延安市)黄龙县202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9-05
关于批准对黄龙核桃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1-07-20
市人大五届四次会议第43号关于将黄龙核桃产业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序列的建议--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市人民政府.2021-07-20
黄龙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黄龙县人民政府.2020-01-14